
11月1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如期而至,匯聚全球資本市場精英共話投資機遇。與會嘉賓圍繞中國經濟韌性、資本市場改革、上市公司質量提升、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及并購重組新機遇等核心議題,系統解讀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成果、制度優勢與長期價值,為全球投資者清晰勾勒出投資中國的機遇藍圖,傳遞出中國堅持開放合作、共享發展紅利的堅定信號。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在談及中國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時表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為國際投資者創造“敢于投”的良好預期;市場結構持續優化,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愿意投”的優質資產;制度型開放縱深推進,為國際投資者營造“放心投”的制度環境。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邱勇表示,“十四五”時期,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動設立科創板、注冊制等重大改革落地,市場建設實現“量”的穩步增長與“質”的有效提升;同時,上海證券交易所通過“公司提質、產品擴容、生態優化”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此外,上海證券交易所持續深化互聯互通機制,不斷豐富跨境投資產品,持續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推動制度型開放邁向新臺階。
邱勇舉例稱,“十四五”期間,上海證券交易所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滬港通累計成交103萬億元,增長288%;新增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憑證(GDR)發行,累計融資33.5億美元。
展望“十五五”,邱勇表示,上海證券交易所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在中國證監會的堅強領導下,緊扣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主線,堅持守正創新、穩中求進,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
一是聚焦催生新質生產力,不斷優化發行上市、再融資、并購重組等關鍵制度,引導資本投向前沿技術、先進制造和未來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二是聚焦培育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市場生態,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投融資協調發展。三是聚焦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強化分紅回購,以穩健業績和持續回報增強投資價值。四是聚焦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拓展跨境投融資渠道,豐富國際化產品體系,提升全球競爭力與吸引力。五是聚焦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強化科技賦能監管和服務,完善全鏈條風險監測預警與處置機制,為市場平穩運行和投資者權益保護提供堅實保障。
邱勇表示,上海證券交易所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市場生態,更加多元、豐富的產品體系,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能力,為全球投資者拓展更為廣闊的跨境投資機遇。
并購重組帶來新投資機會
投資中國,首先要了解中國。從世界范圍看,歷次并購浪潮,背后的推動力都是宏觀經濟周期和產業轉型需求。因此,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特征和趨勢,為觀察宏觀經濟走勢和微觀企業活力,提供了直觀視角。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王泊表示,去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進入了一個新的活躍周期,折射出中國經濟穩中求進、向新求質的整體風貌。
在王泊看來,并購市場是發現企業價值的投資藍海。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系統性、制度性改革,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的韌性與活力顯著增強。投資中國、深耕中國,已成為全球投資者的普遍共識。并購重組作為優化資源配置重要手段,是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的重要引擎,也為國際投資者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
首先,科技突圍驅動高成長。隨著中國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未來產業加速布局,這種并購驅動的技術升級正在多個領域形成“DeepSeek時刻”。對國際投資者而言,提前布局以科創板為代表的A股科技公司,也將成為分享中國科技創新紅利的黃金賽道。其次,傳統轉型孕育新機遇。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深入推進,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上市公司將進一步加快轉型步伐,并重塑A股估值體系。對國際投資者而言,可通過前瞻性布局A股有轉型意愿的傳統產業公司,把握低估值紅利和價值重估的機遇。最后,龍頭整合構建長期收益。對國際投資者而言,在產業整合初期布局A股龍頭企業,可獲得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帶來的長期穩定回報。
王泊表示,并購市場是投資中國未來的黃金通道。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制度型開放為引領,努力構建“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的外資生態圈。在此過程中,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化全球資本市場合作,優化完善包括并購重組在內的服務體系,不斷提升高質量服務國際投資者水平,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全鏈條、專業化服務。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田鵬 毛藝融)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