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A股上市銀行三季報悉數披露,財報數據勾勒出銀行業資產配置動向,上市銀行紛紛加大對綠色產業、科技創新等領域的信貸投放,同時優化個貸資產結構,優質資產規模持續擴容。專家表示,隨著銀行系統性調整信貸結構,在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同時,其自身資產質量也呈現結構性改善趨勢。
對公:科技綠色貸款高增
對公業務作為銀行資產的“壓艙石”,其結構調整成為資產優化的核心抓手。三季報顯示,上市銀行信貸資源加速向科技、綠色等重點領域傾斜。
上市銀行在科技領域的業務拓展成效顯著,多家銀行客戶數量與貸款余額實現較快增長。例如上海銀行今年1至9月科技貸款投放金額1662.92億元,同比增長33.83%,2025年9月末余額1976.3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36%;浦發銀行三季報顯示,報告期末,公司服務科技型企業超25萬戶,較上年末凈增超1.1萬戶,公司科技金融貸款(人行統計口徑)余額超萬億元;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銀行科技企業客戶數428859戶,較上年末增長9.5%,科技貸款余額2975.2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6%。
綠色金融領域的增長態勢同樣強勁,不少上市銀行的綠色信貸規模較上年末保持兩位數增幅。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建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5.89萬億元,較年初同口徑增長18.38%;浦發銀行綠色信貸余額為7002.4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70%;民生銀行綠色信貸余額為3385.7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07.72億元,增幅13.69%;杭州銀行綠色貸款余額11048.56億元,同口徑較年初增加163.29億元,增幅18.45%。
除信貸外,銀行還通過投資綠色債券、發展綠色租賃等方式,進一步豐富綠色金融產品矩陣。郵儲銀行三季度投資5億元綠色債券基金,綠色貸款余額9992.8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32%。滬農商行披露,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綠色金融資產規模達到993.49億元,其中,綠色貸款余額643.6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31%;表內綠色債券投資余額154.0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8%;表外理財投資綠色債券余額10.62億元;綠色租賃余額179.4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7.71%。
央行近日發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從行業層面印證了上述重點領域的增長潛力。數據顯示,2025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43.5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7.5%,前三季度增加6.47萬億元;獲得貸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27.54萬家,獲貸率為50.3%,比去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本外幣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3.56萬億元,同比增長22.3%,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5.8個百分點。
個貸:聚集低風險資產
去年以來,銀行零售業務整體面臨挑戰,資產質量承壓。從三季報來看,在優質資產持續擴容與風險防控措施雙重發力下,部分上市銀行個貸不良率出現回落。
平安銀行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該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24%,較上年末下降0.15個百分點,較2025年6月末的1.27%下降0.03個百分點。其中,信用卡不良率自去年二季度以來連續六個季度下降,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為2.25%,較上年末下降0.31個百分點;個人消費貸不良率為1.16%,較上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較2025年6月末的1.37%下降0.21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銀行三季度個人貸款余額止跌回穩,單季新增32.14億元。
“本行升級風險模型,提升客戶識別能力,實現更精準的客群分類;同時,持續優化客群和資產結構,落實客戶分類分層經營,推進優質資產投放,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個人貸款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平安銀行在三季報中表示。
南京銀行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個人貸款余額達3383.4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67%。零售資產質量邊際持續改善,母公司個人貸款不良率1.33%,較上季度末下降0.1個百分點。
上市銀行持續錨定違約風險低、收益穩定的資產,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與車貸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貸款成為不少銀行重點發力的領域。
例如中信銀行穩步加大按揭投放力度,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該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10790.9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65.11億元,業務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其余額占全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余額的76.12%。招商銀行1至9月在一二線城市新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額占公司個人住房貸款新發放總額的91.21%,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在一二線城市的個人住房貸款期末余額占本公司個人住房貸款期末余額的87.98%。上海銀行同樣聚焦居民首套及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投放與規模增長,2025年1至9月住房按揭貸款投放金額228.17億元,同比增長5.47%,其中上海地區投放金額138.87億元,同比增長6.65%。
浦發銀行則不斷做大零售新能源汽車貸款規模,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其零售信貸綠色新能源汽車貸款(不含信用卡)余額為166.9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6.12億元,增長83.81%,新能源汽車貸款余額占汽車貸款余額比重達49.1%;持續促動新能源汽車分期消費,信用卡新能源車分期業務貸款余額247.6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36.78億元。平安銀行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貸款業務,1至9月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新發放516.73億元,同比增長23.1%。
資產質量呈現結構性改善趨勢
三季報顯示,A股上市銀行整體資產質量總體保持穩健。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42家A股上市銀行中,22家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10家較上年末持平。其中,西安銀行、重慶銀行、齊魯銀行不良率下降幅度超10個基點。從絕對值看,16家銀行不良率低于1%。
招商證券研究指出,三季度末股份行、城商行較二季度末小幅改善,國有行、農商行持平,整體不良率保持穩定。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銀行測算平均不良凈生成率0.84%,較上半年回落3個基點,同比回落86個基點。“當前最大壓力仍在零售端,好在三季度數據顯示上市銀行不良凈生成有所趨緩,但零售存量風險處置仍需關注,預計明年二季度前后會看到零售不良的拐點。”該機構表示。
“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呈現結構性改善趨勢。”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這一趨勢的核心驅動因素主要來自信貸結構優化、信貸投放更加精準投向有實際需求的優質領域,多家銀行加速處置存量不良資產,加大核銷力度,風險處置效率提升等。當前宏觀經濟仍處于修復階段,消費與地產需求偏弱,零售端不良壓力未根本緩解,需關注區域分化與新興領域風險敞口。
婁飛鵬表示,銀行正系統性調整信貸結構,向綠色、科技、制造業等“五篇大文章”領域集中投放,科技與制造業企業多為“專精特新”或產業鏈核心企業,具備技術壁壘與穩定現金流,貸款質量優于傳統地產與平臺類貸款。但是,制造業整體仍面臨產能過剩與出口承壓壓力仍存風險,部分科技企業可能面臨商業化不及預期風險。銀行通過信貸資源向高成長性、低風險行業傾斜,正在實現從“被動風控”向“主動賦能”的轉型。隨著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渠道拓寬、綠色金融標準完善,銀行在這些領域的風險敞口將逐步從“信用風險”轉向“技術風險”等,其可管理性更強。長期看,這一趨勢將推動銀行資產質量從“總量改善”邁向“結構優化”。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張小潔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