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發布《關于促進和規范“人工智能+醫療衛生”應用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30年,基層診療智能輔助應用基本實現全覆蓋,推動實現二級以上醫院普遍開展醫學影像智能輔助診斷、臨床診療智能輔助決策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人工智能+醫療衛生”應用標準規范體系基本完善,建成一批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
意見提出階段性目標:到2027年,建立一批衛生健康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和可信數據空間,形成一批臨床專病專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體應用,基層診療智能輔助、臨床??茖2≡\療智能輔助決策和患者就診智能服務在醫療衛生機構廣泛應用,基本建成一批醫療衛生領域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打造更多高價值應用場景,帶動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臨床診療方面,“人工智能+”會給患者帶來哪些便利?意見強調,支持省統籌集約化開展醫學影像輔助診斷、報告生成、影像質量評價和提供治療方案建議等智能輔助服務,鼓勵二級及以上醫院醫學影像智能輔助診斷從單病種向單個器官多病種發展,提高影像診斷效率和報告質量。聚焦兒科、精神、腫瘤及罕見病等重大疑難疾病臨床決策智能輔助應用,推動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拓展智能臨床決策支持應用場景,提升臨床專科醫生診斷能力。同時,推廣康復機器人、中醫針灸推拿機器人等智能醫療設備在康復專科醫院、三級綜合醫院康復科實現智能康復服務全覆蓋。
此外,意見還明確了人工智能在基層應用、患者服務、中醫藥、公共衛生、科研教學、行業治理、健康產業等7個方向的重點應用,鼓勵政產學研用多方參與,創新預防、診療、康復、健康管理等全鏈條連續智能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
來源:光明日報 金振婭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