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推動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積極將醫療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納入保險保障范圍。
從行業運行來看,“醫—藥—險”生態閉環的構建正在加速,“保險+醫藥”生態模式異軍突起。其核心邏輯在于,保險公司通過參與創新藥的支付,為醫院、客戶拓展支付手段。一方面為客戶提供更前沿的治療選擇、提升產品吸引力;另一方面借助用藥數據實現更精準的風險定價,并與藥企、醫院共建價值鏈。
對保險公司而言,產品創新步伐明顯加快。10月25日,平安健康險宣布“平安樂健康”品牌升級并發布“平安樂健康”健康保險服務新體系,通過健康積分、家庭賬戶、公益接力等“玩法”,將用戶、醫院、保險編織成多邊網絡。泰康人壽日前推出“泰康百萬藥無憂(慶典版)醫療保險”,將院外購藥保額提高至100萬元,覆蓋原研藥、創新藥、進口藥等。螞蟻保對旗下百萬醫療險品牌系列的三款核心產品進行升級,2025年版首次將全國470家三甲醫院的國際部、特需部和部分私立醫院納入保障范圍,新增包括全目錄進口藥、近400種原研藥在內的1500多種先進藥械。太平洋健康險推出“藍醫保中高端”品牌以及“藍醫保·中高端醫療險(特需直付)”“藍醫保·中高端少兒長期醫療險(0免賠)”兩款產品,深度整合優質醫療資源、拓寬保障邊界,堅持以“好醫、好藥、好服務”為核心,持續提升客戶體驗,讓更多人以低成本體驗“特需自由”。復星聯合健康保險聚焦“老年”與“已病”兩大群體,深度挖掘慢病管理、健康消費、醫養看護、品質就醫四大核心需求,創新推出“健康星未來”特色產品模式。
復星健康聯席總裁、復云健康董事長沈赟表示,正推動保險公司、醫院、健康科技公司三方合作,聯合推出“瑞星保”產品,通過院外連續的數據監測和健康干預來提供風險減量,同時提升保險產品的吸引力,由瑞金醫院提供更完善的醫療健康服務和后續相關就醫指導。
新的生態模式也意味著新的挑戰。相比于標準化產品,創新藥支付對保險公司的精算定價、醫療數據整合、醫療服務質量管控和風控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
不可否認的是,健康險發展的全新時代已經到來,健康保險必須從風險保障工具升級為連接與整合綜合健康服務的核心樞紐。未來,能夠率先構建“醫—藥—險”閉環能力的公司,才有望建立起穩固的護城河。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房文彬)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