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偉 制圖
銀行理財估值整改“年中考”進入倒計時。當前,多家銀行理財公司正穩步推進估值整改,切換估值方法,爭取在6月底前完成半年度整改計劃,在2025年底前整改完畢。
在此次整改前,部分銀行理財公司采取“以豐補歉”、自建模型調節收益等方式,給投資者營造穩健假象;整改后,理財產品須實現“穿透式”管理,投資者將直面凈值漲跌。業內人士建議,銀行理財公司可通過提高資產組合效率、動態調整配置等多種方式,積極面對凈值波動,為投資者增厚收益。
整改沖刺“雙過半”
銀行理財估值整改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多家銀行理財公司透露,預計6月底前完成估值整改的半年度計劃,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整改的主要內容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豐補歉”;另一類是收盤價估值法。
何為“以豐補歉”?一家城商行的銀行理財經理介紹,此前,部分銀行理財公司會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積累部分收益;當市場波動加大,便會釋放積累的收益補貼客戶,通過“以豐補歉”掩蓋市場波動,進而營造穩健的假象。“目前,行里代銷的多數理財產品已完成整改,資產估值轉向市值法”。
所謂“收盤價估值”,是指將交易所債券按照收盤價進行估值。而對于私募債,由于無法獲得真實的持續收盤價,只能依據買入成本進行賬面記錄。因此,私募債能夠按照票面利率每日穩定增值。
收盤價估值是當前銀行理財公司整改的重點。“現階段,自建估值模型、平滑估值模型應用規模較小,而涉及收盤價估值整改的產品數量更多、資金規模更加龐大,因此銀行理財公司估值整改主要集中于收盤價估值法。”一位銀行理財公司人士說。
“用收盤價估值法時,日常計提的收益是基于債券的票面利率,而非到期收益率。理財資金可通過信托配置私募債,使此部分高票息持倉實現類似攤余成本法的估值模式。但等到債券到期,這些收益會一并表現為虧損。”一名行業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公司正在根據監管要求,將收盤價估值改為第三方估值。
去年12月,監管部門明確,銀行理財公司不得違規使用收盤價調整、平滑估值、自建估值模型等方法來平滑凈值波動,應采用中債、中證及外匯交易中心提供的第三方估值,資管計劃應穿透管理。
規范銀行理財估值,有利于重塑行業生態。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公司統一采用第三方估值,有利于形成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交易所債券將采用中證估值,銀行間債券則采用中債估值,確保產品凈值及時同步反映市場行情變化。
凈值脫虛向實“隨行就市”
整改完成后,銀行理財產品估值將全面實施“穿透式”管理,投資者將直面真實的凈值波動。
業內人士認為,整改前,部分銀行理財公司通過某些估值手段,讓投資者在市場波動時感受不到凈值的變化;整改后,債券市場波動、信用風險等因素將直接作用于凈值,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情況將更為真實。
“最近,不少投資者反映,業績比較基準好像更低了。估值整改后,銀行理財產品展示出來的收益會有所下降,但實際的收益并沒有太大變化。”一家股份制銀行網點客戶經理說。
銀行理財公司適時降低業績比較基準,也是在調整投資者的收益預期。近期,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宣布調降旗下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目前,已有超百款銀行理財產品調整了業績比較基準,部分產品調降超150個基點。
理財產品凈值“隨行就市”成常態。“銀行理財公司采用‘以豐補歉’或收盤價估值的初衷,是迎合投資者對平穩收益的期望。整改后,短期內凈值波動會更加明顯。”華南地區一家銀行的理財投資團隊負責人表示,這意味著投資者將直面產品底層資產價值波動帶來的凈值漲跌。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整改后,低波穩健理財產品數量會減少,因為實現穩定收益將變得更難,而混合類理財產品占比可能上升;由于銀行理財客群風險偏好不高,短期內拓展高風險偏好客群或幫助客戶樹立與風險收益相匹配的投資理念難度較大,還須通過其他策略,繼續提供低波穩健產品。
動態調整持倉擁抱波動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銀行理財公司的重心將回歸資產配置能力層面,以更好應對凈值波動常態化挑戰。
據悉,在復雜多變的金融市場環境中,部分銀行理財公司嘗試為客戶的理財資產構建穩健且高效的投資組合,直面市場波動;也有機構通過動態調整持倉風格和品種,提升投資者回報。
上述理財投資團隊負責人表示,對于銀行理財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資產組合能力。“資產波動在加劇,資產切換在加快,可通過提高資產組合效率,提升理財產品整體收益表現”。
“在銀行理財產品成立后,我們會根據其特定的風險與收益需求,按照科學合理的比例對各策略進行有機組合。”上述理財投資團隊負責人表示,通過這種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資產組合構建的效率,讓業績歸因分析更具準確性與深度,進而更加精準地優化投資策略。
還有銀行理財公司動態調整持倉品種,以增強產品表現。“我們會高頻監測和研判市場,在產品運作的過程中,持續動態調整資產配置結構。通過優化持倉風格和品種,適時制訂交易性策略,增厚組合收益。”某銀行理財公司多元資產投資部人士說。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