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已基本披露完畢。財報數據顯示,盡管面臨一系列內外部不確定因素的挑戰,但微觀端企業的經營情況仍然整體平穩,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此同時,2024年全年全市場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合計1.8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近600億元,連年持續增長。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2024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金融類企業、非金融企業歸母凈利潤同比變化分別為-3.0%、9.0%、-14.2%。2025年一季度全部A股上市公司、金融類企業、非金融企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5%、2.9%、4.2%。中金公司預計,本輪盈利下行周期的增速低點已過。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2025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出現了恢復性增長,和去年同期相比明顯改善,表明經濟復蘇在企業盈利的微觀層面得到了驗證。
從行業來看,受人工智能發展驅動,AI服務器、算力等需求旺盛,TMT板塊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普遍高增長,半導體及算力等相關科技領域維持高景氣,電子行業盈利同比增長31.5%,細分領域中,光模塊、元器件、半導體一季度盈利分別實現114%、50%、33%的高增長,顯示出經濟的結構性亮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上市公司全年研發投入合計1.88萬億元;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全國研發經費的51.96%;公告研發人員共341.91萬人,占員工人數的11.08%。上市公司正在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科技創新,通過鍛造新質生產力提升企業發展質量。
上交所數據顯示,2024年,滬市公司研發投入規模再超萬億,占全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近四成。其中,主板實體企業研發投入金額合計約92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增長,五年實現翻倍。723家公司研發投入過億,831家公司研發投入保持增長。計算機、機械設備、國防軍工、汽車、醫藥生物、通信研發強度較高,分別達14%、6%、5%、5%、4%、4%。創新投入帶動業績和估值增長,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超10億元、復合增速高于5%的公司,2024年平均凈利潤增速較實體整體水平高出3.6個百分點和6.1個百分點。
科創板去年全年研發投入總額達到1680.78億元,超過凈利潤的2.5倍,同比增長6.4%,最近3年復合增速達10.7%。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達12.6%,其中107家公司連續3年研發強度超20%。截至2024年末,科創板已匯聚研發人員24萬人,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近3成。全年新增發明專利2萬項,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2萬項。
深交所數據顯示,深市上市公司2024年研發總投入合計超過7600億元,研發強度超過10%的公司有410家,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119家。其中,創業板2024年研發投入達2036.84億元,整體研發強度達5.05%,其中294家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48家公司連續兩年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從資金投向來看,創業板超六成的研發資金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以前很多上市公司追求‘掙快錢’,現在企業越來越重視‘搞技術’,不僅要活得好,還得活得久、活得有競爭力。”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付立春表示,1.88萬億元搞研發,說明上市公司不是簡單應付財報,而是真的在押注未來。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是中國資本市場開始追求高質量發展的信號。
他認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壯大發展經濟新動能——比如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綠色能源等。而這些新動能的核心,就是“新質生產力”。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是在為將來搶占產業高地做準備。誰先搞出硬核技術,誰就有定價權、生存權。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代表中國經濟結構正在“脫胎換骨”,不再拼勞動力、拼土地,而是開始拼腦子、拼技術。這步走得好,未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位置就更穩固。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資本市場科創估值的凸顯正在推動企業加大研發。上市公司整體研發強度不斷上升能夠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可以帶來新興產業崛起,對新舊動能轉換意義重大?!把邪l投入→盈利增長→分紅回報→再投資”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推動技術-產業-金融協同發展。上市公司研發能力提升有力推動了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