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5月7日發布《關于推出科技創新債券 構建債市“科技板”的通知》后,市場反響熱烈,多家機構積極參與注冊發行。
從交易商協會獲悉,截至5月8日,已有36家企業公告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合計210億元;14家企業開展注冊申報,注冊規模合計180億元。
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據了解,此次共有26家科技型企業參與科技創新債券注冊發行,預計總體規模235億元。具體來看,立訊精密、科大訊飛、吉利控股等9家民營企業,中創新航、浪潮電子、京東方、晶合集成等公眾企業和地方國企均發布了發行公告,共22家企業預計發行規模合計達150億元;邁威生物、蔚能電池等4家科技型企業進入注冊通道。發行人行業全面覆蓋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科技創新領域;募集資金靈活運用于補充企業營運資金等,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吉利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汽車行業競爭激烈,技術迭代更新快,資金需求量很大,交易商協會此次推出的科技創新債券,有效為吉利集團降低了資金成本、優化了融資結構,助力企業盤活多項無形資產,為在電動化、智能化、自動駕駛等領域的研發路上裝上了“債市引擎”。
此外,截至5月8日,有24家股權投資機構參與科技創新債券注冊發行,預計總體規模近155億元。具體來看,元禾控股、魯信創投、金合盛等14家股權投資機構公告發行,預計發行規模60億元;君聯資本、啟明創投、東方富海、毅達資本、金雨茂物、泰達科投、中科創星等10家股權投資機構進入注冊通道,其中7家為民營企業,多家機構設置票面利率跳升、轉股等條款。股權投資機構募集資金精準用于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科技創新領域的基金出資和股權投資,為該領域的科技型企業提供股性資金支持。
元禾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創新債券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融資方式,尤其是在傳統融資渠道受限或周期不匹配時,通過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引入銀行間市場的長周期資金,一定程度緩解了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募資難問題。”
還有10余家發行主體引入多元化增信措施,充分發揮政策性工具與市場化增信合力,創新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機制。東方富海、中科創星、毅達資本等股權投資機構積極探索運用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這一新型政策性支持工具。應流機電借助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第二支箭”)首次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接融資,拓寬了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中債信用增進公司助力蔚能電池,通過資產支持票據盤活科技型企業存量資產。此外,西科控股、魯信創投等引入金融機構創設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進行增信,中金環境、無錫創投由母公司提供擔保,共同為企業融資提供堅實保障。
實現科技與金融“雙向奔赴”
多家金融機構作為主承銷商,充分發揮了主導推動作用,為債券市場“科技板”正式開板增勢賦能。
據了解,工商銀行本次主承銷的科技創新債券,在滿足企業傳統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支持股權投資、基金出資等權益需求,重點支持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科技領域的服務能力。
為進一步了解發行人需求,主承銷商積極對接提供針對性服務。農業銀行投資銀行部總裁王飛表示,西科控股在科創領域的股權投資和基金運營經驗豐富,對于適配科創股權投資特點的債券產品具有明確需求。農業銀行在交易商協會指導下迅速開展產品推介與設計,積極幫助發行人梳理科創標的,精準解決融資痛點,對于科技、產業、金融的融通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邁入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企業商業擴張與資金需求共振提升,債市資金兼具規模化、成本低、久期長等鮮明特征,與此發展階段的主體更相適配。”中信銀行投資銀行部/科技金融中心總經理匡彥華表示,短期來看,科技創新債券的政策優化和發行擴容,既為優質科技主體點亮了“聚光燈”,也為債市資金流向科技領域啟動了“直通車”。從更長遠的視角審視,債市“科技板”為科技型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提供了一項新選擇,能夠進一步激發多元化金融資本對于科技的價值發現和資源配置。
在中信證券相關負責人看來,科技創新債券開辟了通過債券市場參與前沿技術價值成長的新路徑,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配置選擇,實現科技與金融的“雙向奔赴”。
科技創新債券注冊發行標志著債券市場“科技板”揚帆起航。交易商協會表示,下一步,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下,將繼續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持續推動更多科技創新債券項目落地,重點聚焦引入金融活水,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激發創新活力。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