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創業板失利三年多后,醫用X射線影像設備供應商南京普愛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愛醫療”)遞表港交所。申請文件顯示,普愛醫療產品涵蓋醫用X射線影像設備及骨科手術機器人,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持續虧損,2022—2024年合計虧損約1.0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公司創業板申報材料,2018—2020年,普愛醫療尚處于盈利狀態,且凈利逐年增加。今年以來,有越來越多的生物醫藥企業遞表港交所,其中不乏未盈利企業和A股IPO撤單企業。在業內人士看來,香港資本市場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潛力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
港交所官網顯示,近期,普愛醫療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招股書顯示,自2003年成立以來,普愛醫療專注于X射線成像技術,從最初的一款產品起步,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2025年4月20日),產品組合已擴展至逾100款型號,并以X射線管組件、高壓發生器及三維成像技術等專有技術為支撐。產品組合涵蓋各種用于不同臨床場景的X射線成像設備,包括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數字化攝影X射線機(DR)及DRF數字化透視攝影X射線機。
普愛醫療表示,于往績記錄期間,公司產品已銷往國內所有省份,貢獻超過70%的總收入,并出口至全球逾100個國家和地區。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按銷售量計,普愛醫療于2023年為國內第二大醫用X射線成像系統供應商,市場份額為7.6%。在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領域,普愛醫療按銷售量計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20.6%。
2022年6月,普愛醫療骨科手術機器人加移動式三維C形臂一體化解決方案獲得了國家藥監局第三類注冊,成為中國首家獲批的制造商。此外,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普愛醫療是中國首家建立骨科診斷及治療綜合產品的制造商及供應商。
在2021年,普愛醫療曾有一段創業板IPO經歷。深交所官網顯示,2021年6月30日,普愛醫療創業板IPO獲得受理。僅排隊半年,普愛醫療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公司創業板IPO于2021年12月30日終止。
根據當時的招股書,普愛醫療原擬募資不超7.5億元,投向年產465臺手術機器人及AI X光機產業化項目、智能數字化X射線機建設項目以及成都分公司營銷中心升級項目。
對于此次港股融資的用途,普愛醫療表示,將用于研發新產品,升級研發設施及建造實驗室,為第二代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及第二代骨科手術機器人一體化解決方案等項目申請國家藥監局注冊及其他海外監管機構,以及采購研發設備、引進研發人員等。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普愛醫療凈利持續出現虧損。
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普愛醫療的收入分別為3.77億元、5.01億元及4.84億元;分別錄得毛利1.51億元、2.14億元及2.06億元,并于同年分別錄得年內虧損4370.4萬元、1596.8萬元、4422.6萬元。
不過,據普愛醫療創業板招股書,2018—2020年,普愛醫療尚處于盈利狀態,且凈利逐年增加。
財務數據顯示,2018—2020年,普愛醫療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6億元、3.72億元、5.57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077.19萬元、2662.78萬元、8297.97萬元。
普愛醫療表示,2022—2024年出現虧損,主要是由于為應對往績記錄期間競爭加劇,營銷及推廣公司產品產生的銷售開支水平相對較高。2024年的虧損擴大主要是由于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收入略微下降。
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普愛醫療的銷售開支分別為1.39億元、1.68億元及1.75億元,分別占同年總收入的36.9%、33.4%及36.2%。普愛醫療表示,隨著公司繼續擴大業務運營規模,預計憑借公司銷售及營銷計劃實現更高的成本效益。然而,銷售開支的變動可能對公司的運營成本及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實際上,今年以來,有越來越多的生物醫藥企業籌劃赴港上市。
今年以來,已有西安大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蘇州瑞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博生物”)、德鎂醫藥有限公司、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超15家企業遞表港交所。
年內遞表港交所的生物醫藥企業中不乏虧損企業。諸如,2023年和2024年,小核酸企業瑞博生物的收入分別為4.4萬元和1.43億元,年內虧損分別為4.37億元、2.81億元。瑞博生物還曾申報過科創板IPO,不過同樣未果。
此外,也有部分A股生物醫藥企業籌劃赴港上市,以實現“A+H”兩地上市。諸如,2024年5月,百利天恒官宣了籌劃赴港上市的消息,并于當年7月首次遞表。同年12月,百利天恒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備案通知書,公司擬發行不超2427.1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隨后今年1月21日,百利天恒重新向香港聯交所遞交H股發行上市申請,同時刊發申請資料。
在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看來,生物醫藥企業青睞港交所,主要原因是港交所在2018年進行了上市制度改革,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這對于許多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研發但尚未實現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融資渠道。此外,港交所對于生物醫藥企業的估值通常較為慷慨,這為這些企業提供了更好的市場價值發現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5月6日,香港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發出聯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專線”,以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并允許這些公司可以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科企專線”旨在幫助有意來港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提交正式的上市申請之前理解適用的《上市規則》及進行相關的上市籌備工作。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表示,港交所對于生物醫藥企業來說具有資金籌集渠道廣、審批速度快、財務和審計標準相對寬松、市場拓展方便等優勢。同時,香港與國際市場更緊密地接軌,這有利于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與國際投資者接觸和交流。此外,香港資本市場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潛力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生物醫藥企業。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