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搭建創新業務發展“防護網”

2025-05-08 12:05:49 作者:崔蕾

當前期貨市場監管呈現全面趨嚴態勢。去年發布的新“國九條”和《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期貨公司監管提供了核心政策框架,中國期貨業協會自2024年至今也密集出臺了多項自律規則。合規管理已經成為期貨公司生存發展的關鍵門檻,同時,來自外部的監管力度持續加強。

通過查閱公開信息發現,2025年1—4月,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共發布與期貨公司相關的行政監管措施案件17件,涉及16家期貨公司,涉及期貨公司責任人員6人,涵蓋期貨公司內部控制、資產管理業務、互聯網金融營銷業務、網絡和信息安全、居間人業務、期貨交易者適當性管理等方面。

監管力度不減

互聯網金融業務仍是重點

對比來看,去年1—4月,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共發布與期貨公司相關的行政監管措施案件17件,與今年1—4月的數量保持一致。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介紹,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2024年發布的新“國九條”,為期貨行業監管提供了基本遵循。2024年監管部門對期貨公司的各種處罰和監管措施有近200次。這一方面表明監管部門對期貨行業和期貨公司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大、從嚴;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監管無死角、“長牙帶刺”的風格。而加強對行業機構的監管,有利于保護期貨交易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

與去年的情況相同,互聯網金融業務仍是期貨公司違規受罰的重點領域之一。今年1—4月,在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發布的與期貨公司相關的行政監管措施中,共有5件明確指出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問題,具體問題包括在開展互聯網營銷過程中存在誤導性宣傳、風險提示不足、營銷活動合規監控和留痕管理不足、營銷人員合規管控存在問題、互聯網營銷賬號管理不到位、互聯網營銷內容審核流程不完備、對通過第三方開發的客戶管控不足、互聯網會議活動中未對會議資料進行充分審核等。

對于期貨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頻頻受罰,劉春彥認為,這說明一些期貨公司還沒有適應新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展業要求,甚至個別期貨公司還不清楚互聯網展業違法違規的邊界,“監管部門需要對期貨公司互聯網金融展業進行相應的指導、指引”。

總結近年來的監管處罰案例,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負責人閭振興介紹,互聯網金融業務違規主要存在以下情形:一是內控體系失效,存在無證展業、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為;二是合規意識淡薄,部分機構對廣告等合作商資質審查形式化,未充分盡調與評估,對第三方平臺合作未設準入門檻;三是部分機構未對互聯網營銷過程進行有效管控,未全面監測風險及存檔留痕。

談及期貨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容易觸碰監管“紅線”的原因,上海一家期貨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因為當前期貨行業競爭激烈,期貨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相關制度滯后于市場創新,個別期貨公司內部管理不到位。

“我們首先是完善制度建設,根據相關規定及公司業務發展模式,在總部設置部門,統一開展互聯網營銷活動,明確營銷范圍和營銷部門,健全營銷管理制度,將互聯網營銷全面納入合規管理體系,并對營銷全流程進行留痕,實現合規從‘事后應對’轉向‘過程可控’。其次是加強人員管理,要求開展營銷活動的人員必須是期貨從業人員,且在公司統一管理下開展工作,同時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監督與檢查。再次是規范營銷內容,進行統一審核管理,杜絕虛假、夸大、誤導性宣傳等,確保營銷內容合法合規,同時明確營銷活動不得欺詐、誤導客戶,不得損害公平競爭。最后是強化營銷賬號的統一管理,明確標識和風險提示,防止賬號被濫用或用于違規活動。在與第三方合作中,公司對事前評估、訂立協議、持續跟蹤以及費用規范進行全鏈條監管。”上述上海期貨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負責人說。

創新業務前景廣闊

合規底線推動服務模式重構

雖然互聯網金融業務面臨合規挑戰,但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期貨行業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仍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過去,期貨公司業務拓展受時間和地域限制,客戶資源有限。如今,互聯網打破了這些壁壘,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網絡,期貨公司就能接觸到更多潛在客戶。”上述上海期貨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負責人表示,“80后”“90后”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對互聯網金融產品接受度高,為期貨行業互聯網金融業務提供了龐大的目標客戶群體。

隨著金融科技加速滲透,閭振興認為,AI技術將重構期貨業務模式。期貨公司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目前側重個人客戶拓展,但拓展產業客戶、機構客戶也是可行的,這需要科技賦能。

“未來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還需突破多重瓶頸。”閭振興說,重點是業務與合規的創新和場景化服務。一是將技術安全和綜合服務配套,重構期貨服務模式,推動創新服務場景落地,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二是監管穿透性要求提升,優化客戶適當性管理,精確客戶畫像;三是在細分領域建立差異化優勢,便捷﹑高效服務客戶,為行業提質奠定基礎。

關于互聯網金融業務未來合規發展的出路,在上述上海期貨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負責人看來,期貨公司要做好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投資者保護等基礎性工作,并密切關注監管政策的變化;提升技術水平與合規能力,提升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技術保障水平;加強合規團隊建設,使其能及時掌握和應對互聯網金融業務中的合規風險;積極利用技術手段加強合規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違規行為。

“要推動期貨行業穩健發展,需要全行業攜手構建良性生態體系。以生態化視角整合服務鏈條,將投資者教育深度嵌入合規投顧服務中,把知識學習、工具運用、交易決策三大環節有機串聯,打造‘學知識、用工具、做交易’的一站式服務閉環。”上述上海期貨公司互聯網金融業務負責人說,這種創新模式要嚴守合規底線,通過專業知識賦能,幫助投資者提升決策能力,避免盲目跟風和沖動交易,從源頭上降低投資風險。通過精準匹配投資者需求與投資產品,為期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出一條新路徑。

除互聯網金融業務外,另一個受到監管關注的期貨公司創新業務是資產管理業務。在今年1—4月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開出的行政罰單中,涉及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問題,主要包括在部分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過程中未有效履行主動管理職責、資產管理計劃任用非公司人員或不符合投資經理資質的員工進行詢價及下達交易指令、資產管理業務人員管理混亂、未健全并有效執行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相關制度、合規管控缺失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期貨公司因一年前的違規行為被責令改正,但未整改到位,而被采取暫停新增資產管理業務的監管措施。

華東地區一家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相關負責人坦言,目前個別期貨公司的資管業務存在風控體系不完善、合規管理薄弱等問題,難以有效應對市場波動和風險事件。“因為合規意識不強,所以存在違規操作和監管套利現象,增加了業務風險。”該負責人說,隨著監管趨嚴,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在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將面臨挑戰。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做好風險防范,需要行業共同思考,但毋庸置疑的是,一定要增強風險管理能力。

劉春彥表示,在期貨公司不斷完善合規內控制度的同時,中國期貨業協會等相關組織也應當加強行業機構培訓,共同提高行業的合規水平。

(來源:期貨日報網)

責任編輯:劉明月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