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無論是“消費升級”還是“產業升級”,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經濟循環中,消費是再生產過程的最終環節,連接需求與供給。消費提質擴容的終點,恰是產業轉型升級的起點。把握好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的邏輯關系,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所在。
先來看消費升級。近年來,我國在消費結構、品質要求、模式和觀念等方面都表現出不斷調整的趨勢。從結構看,正如老百姓家庭的標配消費品從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三轉一響”變為冰箱、彩電、洗衣機“三大件”一樣,當前的消費結構也在經歷著新變化。消費者在進行物質消費的同時,對服務消費的需求不斷提高,對發展型消費的需求不斷增多。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性消費占比達46.1%。從品質看,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功能、品牌以及體驗感等要求在不斷提高。以家庭常用的洗衣機為例,人們對產品功能的需求正在從“洗”向“洗護”方向不斷發展,干衣機和洗烘套裝等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快速提升。從消費模式看,居民消費方式正在從以線下為主向線上線下一體化轉變,消費場景的創新帶來了“業態混搭”等互動性和體驗性更強的消費新模式。餐飲聯名潮牌、咖啡混搭白酒、文旅融合其他消費的“食、住、行、游、購、娛”一站式沉浸式體驗等新模式越來越受歡迎。從消費觀念看,隨著科技發展和綠色低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老百姓對智能、節能和健康產品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多,消費觀念也從“不壞不換”向“求好求新”轉變,從“滿足單一功能”向“滿足多元化個性化需求”轉變。
那么,為什么消費升級可以引領產業升級呢?需求是最強的市場驅動力,消費是最終需求,既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更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消費升級的方向為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導向。消費市場需求信號的改變會逐漸傳導至生產端的企業,新型的、高品質的、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將促進企業調整供給結構、加強技術創新、提升品牌價值,通過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來搶占市場、滿足升級的消費需求,進而帶動產業的升級。特別是,由消費引領的產業升級,能直接面向最終需求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完善與創新,這種方式的升級目標更明確、效率更高。因此,圍繞消費市場變化趨勢進行投資、創新和生產,有助于提高投資和創新有效性、提升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進而實現供需匹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具體到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的方向上,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引領產業智能化發展。順應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智能化數字化產品的消費需求增加,帶動了高技術制造業的發展,促進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級。文旅、教育等相關服務行業也積極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以數智賦能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二是引領產業綠色化發展。綠色消費的發展壯大,一方面有效帶動相關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加大有機食品、高能效等級家電等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另一方面也促進生產端加快向綠色生產方式轉變,并帶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的發展。三是引領產業融合化發展。要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就需要依托新技術發展,結合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推動產業間的交叉滲透、跨界融合,這也有助于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目前,我國已具備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的諸多有利條件。需堅持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協調配合,加快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其中,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夯實消費升級基礎是前提。這就需要在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強化生育養育、醫療養老、教育等各類保障方面下功夫。同時,要保持消費升級的可持續性,產業升級也得跟得上。緊緊圍繞消費升級需求,推動生產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創新,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新技術應用,著力提升品牌形象和產品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人民群眾需求大且帶動力強的生活性服務業,持續擴大優質消費品和服務供給。此外,要實現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循環互促,離不開良好的環境保障。在完善城鄉消費設施建設、積極打造消費新場景的同時,需要不斷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并持續減少限制、擴大開放,為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創造良好環境,促進供需有效匹配,形成經濟良性循環。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