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蘆柞鎮后吳坦村,蒜薹的清香裹挾著泥土氣息在空氣中彌漫。村口最繁忙的蒜薹收購點內,蒜薹收購商李后華穿梭于貨車之間,古銅色的臉龐上沁著汗珠,口中卻中氣十足地指揮著:“這批射陽蒜薹品質很好,三塊錢收了。”“這批貨直接進冷庫。”不遠處,一座有著120萬斤儲存空間的現代化冷庫敞開大門,正靜待這場豐收盛宴。
李后華被當地人稱作“蒜王”,不僅是十里八鄉的行業標桿,更是鄉村振興浪潮中的實干家。每年經他手中流轉的蒜薹超過百萬斤,依托冷鏈物流網絡,新鮮蒜薹從田間地頭直達全國商超貨架。但今年的收購季讓李后華犯了愁:“蒜薹收購價穩定在3元左右,要填滿冷庫至少得300萬元資金,現在還差120萬元,就像豐收在望卻缺把趁手的鐮刀。”
轉機出現在郵儲銀行蘭陵縣支行客戶經理汪曉博的一次走訪中。了解到資金缺口后,汪曉博立即為李后華量身定制“大蒜產業貸”方案。從資料收集到審批放款,不出幾天就將120萬元貸款打到賬戶。“這筆錢來得太及時了。”李后華握著汪曉博的手感慨,“以前是看天吃飯,現在是金融托底。”
這是郵儲銀行臨沂分行深耕農村一線的縮影。近年來,郵儲銀行臨沂分行聚焦特色產業,創新推出“大蒜產業貸”“蛋雞養殖貸”等25款專屬產品,構建起“信用+抵押+質押+組合”多元擔保體系。數據顯示,2025年開年以來,該分行已為25個特色項目累計發放貸款45.79億元,惠及新型農業經營戶2858戶,其中在“春耕備播”“夏秋糧收購”等重要農時節點,臨沂分行提供信貸支持超12億元,包括糧食行業專項貸款今年投放的1.06億元。
數字化浪潮奔涌向前,銀行業積極應變、主動求變,以創新為引擎驅動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打造智能化、高效化的智慧金融服務體系,為金融服務注入澎湃新動能。
“我們構建了全流程線上化服務模式。”郵儲銀行蘭陵縣支行副行長黃超解釋,經客戶授權后,系統會自動采集經營流水、納稅記錄、種植養殖規模等核心數據,依托大數據風控模型實時測算授信額度,實現“線上申請、秒級審批、隨借隨還”的便捷體驗。過去農戶申請貸款需要往返銀行提交材料、等待審批,現在只需輕點手機,就能完成從申請到放款的全流程操作,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將高效金融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夕陽的余暉中,滿載蒜薹的貨車在村道上排起長龍。李后華手指向遠處正在平整的土地,信心滿滿地規劃著未來:“有了這筆貸款,今年我準備把種植規模擴大到140畝,預計產量40萬斤,能占到總收購量的40%,這樣能節省不少成本。”他眼中閃爍的,不僅是對豐收的期待,更是鄉村產業升級的希望。
從田間地頭到產業園區,從種植大戶到小微企業,越來越多的“李后華們”在金融支持下,將致富夢想照進現實,共同書寫著新時代的“三農”答卷。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