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首入定增賽道銀行理財入市再發力

2025-05-06 10:21:47 作者:鐘源

引導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取得實質性進展。日前,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光大理財”)以其管理的權益類理財產品參與上市公司外高橋(600648.SH)定向增發項目。自此,我國首單銀行理財直接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項目正式落地。與此同時,包括中銀理財、交銀理財、浦銀理財等多家機構紛紛表示,將布局權益類資產,強化指數化投資。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銀行理財參與權益市場是大勢所趨,但相關機構在投研能力、投資者教育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光大理財參與外高橋定增項目

4月16日,外高橋發布了其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確定此次發行價格為11.02元/股,發行股數為2.25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為24.75億元。引發市場關注的是,在11名發行對象中,出現了光大理財的身影,其獲配股份數量約為181.5萬股,獲配金額接近2000萬元,限售期為6個月。

對于全市場首單銀行理財直接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項目的推出,光大理財表示,公司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前景和中國經濟的光明未來。在有效管控風險的基礎上,逐步加大資本市場布局。近期已擇機增配了包括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在內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并將加大對上市公司定增、可轉債、可交債等工具品種的投資力度。參與外高橋再融資就是其中之一。

在光大理財看來,定增直投相當于理財產品直接投資上市公司股票。理財公司需要安排含權益倉位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一方面,盡量遴選中長期產品進行投資,并在資金端做好與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匹配;另一方面,要做好“組合+分散”安排,并在鎖定期內做好相應的產品流動性管理和市場風險監測,保障理財投資者利益。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大理財率先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項目,一方面積極響應了政策號召,另一方面也預示了理財資金持續入市的趨勢。“在政府積極引導并且給予政策支持的情況下,社保、保險、理財等中長期資金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和資金優勢,積極開展中長期資金入市投資并且進展明顯。光大理財參與外高橋定增項目作為行業首單,既是響應政策號召,也為行業開展類似項目提供了經驗,有助于銀行理財更好地開展類似項目。”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

在婁飛鵬看來,銀行理財資金直接參與投資上市公司定增項目,是理財發揮金融服務功能、服務實體經濟的具體體現,也是充分利用理財資金參與資本市場,豐富資本市場資金來源的有效方式。在國家積極引導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入市的大背景下,預計后續將有更多的理財資金通過參與投資定增項目來服務實體經濟。

政策加持 權益類資產獲青睞

近年來,中央多次強調要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投融資良性循環。今年以來,各部門陸續推出相關政策,推動理財等資金入市。1月份,中央金融辦、金融監管總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允許銀行理財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并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3月份,證監會還發布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滬深交易所對相關承銷制度也進行了修訂,增加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資產管理產品作為IPO優先配售對象。

在多重政策的加持下,多家銀行理財機構紛紛布局權益類資產。“面對近期市場波動,中銀理財迅速研判,在管理好產品整體風險的同時,積極尋找機會進行權益資產配置,重點投向新質生產力領域和內需板塊。下階段,中銀理財還將布局指數策略、指數增強策略等各類含權類理財產品。”4月10日晚間,中銀理財發文表示將進一步支持資本市場發展。

同日,交銀理財、浦銀理財也在公眾號表示,在研判市場情況的基礎上,將通過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方式持續增持ETF。浦銀理財進一步表示,投資方向將包括寬基指數、行業指數,聚焦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相關領域。

已有理財子公司實際出手增持。徽銀理財表示,堅定看好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前景,已連續增持ETF,以實際行動踐行價值投資。此前,蘇銀理財、北銀理財也紛紛表示已增持ETF。北銀理財表示,未來將不斷深入探索資本市場業務領域,持續加強指數化投資。

對此,普益標準研究員張璟晗認為,理財公司作為重要機構投資者參與ETF投資,部分指數類理財產品以固收類資產搭配指數投資的策略,引導資金流向科技等重點國家戰略領域,形成資本與實體經濟間的良性循環,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理財公司的參與也會拓寬ETF產品譜系,如跨境、策略型ETF等創新產品,并通過渠道優勢向投資者普及被動投資,為資本市場注入更穩健的資金流。

投研能力、投資者教育等需提升

4月23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季度報告(2025年一季度)》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9.14萬億元,同比增加9.41%。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8.3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7.22%,較去年同期增加0.57個百分點;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為0.72萬億元,占比為2.47%,較去年同期減少0.44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8萬億元和0.01萬億元。

對此,婁飛鵬分析,理財產品更加追求安全穩健,主要面向穩健型投資者,因此銀行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等固定收益領域。銀行理財產品中混合類、權益類產品規模占比低,可能與理財公司投研能力以及投資者本身的風險偏好有一定關系。

“從今年初新發行的理財產品類型來看,暫未出現大規模布局權益市場的跡象。”對此,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表示,綜合來看,銀行理財的定位以穩健回報為主,權益市場的波動較大,上市公司定增也并非“穩賺不賠”,要想說服銀行理財的人群參與其中難度很大。“最大的問題可能在于久期。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周期較短,而上市公司定增的回報期限較長。”喻智認為,銀行理財可以通過“固收+”的方式參與定增,但關鍵要做好投資者教育。

在業內人士看來,參與權益類投資對理財公司管理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投研體系和風險控制方面。“上市公司定增項目通常設有較長的鎖定期,然而全市場理財產品以中短期為主,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期限錯配,對理財公司在資金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產品設計層面,需要設計長期限封閉式產品,避免短期贖回壓力與定增鎖定期沖突;在資金安排層面,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資金調度預判,為投資者贖回產品預留充足資金;在期限配置層面,需要配置多期限底層資產來緩沖錯配風險。”該業內人士分析。

“在實際運行中,需要注意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并且選擇好投資標的。”婁飛鵬認為,銀行理財機構面對的客戶大多是穩健型客戶,在開展中長期投資或者布局權益類理財產品時,需要做好信息披露,保障客戶的知情權,同時選擇好客戶群體,將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客戶。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