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央行內部通報券商洗錢風險及反洗錢履職典型問題 關注綜合賬戶服務、大宗交易等六類業務風險

2025-04-30 14:03:34

20250430110748211-19-177ef.jpg

4月29日從業內獨家獲悉,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局近期內部通報了證券公司洗錢風險及反洗錢履職典型問題,并要求各法人證券、期貨、基金業金融機構組織開展自查工作。

據悉,央行通報的券商洗錢風險涵蓋外部威脅、客戶風險和業務風險三大類。其中,業務風險聚焦券商的綜合賬戶服務及單客戶多銀行業務、新三板協議轉讓和主板大宗交易、投資銀行、兩融、轉托管、場外衍生品六類業務。

從當前券商洗錢風險狀況看,通報內容顯示,外部風險方面,根據有權機關查凍扣數據,券商面臨的主要外部威脅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詐騙、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證券犯罪、行賄受賄、非法經營、經營賭博等。

客戶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大量客戶存在同源操作(即不同賬戶使用相同電腦、手機終端發起委托交易),賬戶被控制風險突出。存在同源操作記錄的客戶中高低齡客戶、刑事查凍扣客戶占比較高。控制他人證券賬戶進行交易可為隱瞞各類犯罪提供便利,一些刑事查凍扣信息中還呈現跨機構控制證券賬戶實施犯罪的風險。

第二,私募產品客戶多層嵌套,存在隱匿實際出資人和資金來源風險。私募產品以非公開方式募集,一般情況下資金來源相對集中,甚至是單一來源,增加了私募產品被利用為通道、層層嵌套以掩飾投資人身份的風險。同時,各券商尚未建立專門的盡調工作機制,基本僅要求基金管理人進行投資者適當性匹配確認,無針對基金持有人資金來源的盡調安排。監管工作中發現,私募產品客戶涉及刑事查凍扣的比例高于其他類型客戶。

第三,高凈值客戶的資金來源難以了解。高凈值客戶在實施證券市場犯罪方面具有更大的資金優勢,同時對隱私保密的要求較高,券商出于自身業務發展和維系客戶關系的需要,往往缺乏動力了解和核實高凈值客戶的資金來源,導致高凈值客戶的身份透明度反倒不及其他客戶。

業務風險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綜合賬戶服務、單客戶多銀行業務洗錢通道風險較高。綜合賬戶服務的“證證”“證信”“證衍”轉賬,可以實現資金在不同綁定銀行賬戶間“T+0”轉移,具有跨銀行轉賬的效果,存在被利用為資金轉移通道的洗錢風險。同時,“證轉證”業務對客戶資質要求不高,容易被電信詐騙等需要轉移資金的犯罪利用。單客戶多銀行業務通過主輔賬戶資金劃轉,可實現不同綁定銀行賬戶間的“T+1”資金轉移,雖然資金轉移速度低于綜合賬戶服務,但其通道屬性仍可能被用于轉移、清洗違法所得。

第二,大宗交易、新三板交易價格可協商,存在被用于價值轉移、利益輸送、操縱市場等風險。新三板協議轉讓和主板大宗交易,買賣雙方采用議價協商方式完成交易,協商價與市場價可有一定偏離度,且新三板業務不屬于主板市場,參與者較少,交易不活躍,價格容易被控制。同時,由于新三板和大宗交易在交易過程中不要求客戶申報交易對手信息,使得識別、分析相關風險更加困難。

第三,投資銀行業務存在非法資金注入證券市場等風險。投行業務中,發行人、投資人都具有將非法資金注入證券市場的可能性,尤其是定增業務。目前券商基本不對相關投資者開展盡職調查,不利于發現和管控相關洗錢風險。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中,由于交易價格不透明,存在利益輸送的風險。

第四,融資融券業務存在放大非法資金收益風險。不法分子將非法收益注入證券市場后,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能迅速放大資金規模,并可能獲得更大收益。同時,通過杠桿更容易實施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證券類犯罪,進一步增加了融資融券業務被利用于違法犯罪及洗錢的風險。

第五,轉托管和撤指定、非交易過戶、變更綁定銀行賬戶等服務,具有轉移非法所得、切斷資金鏈的風險。

第六,場外衍生品業務存在隱匿違法所得和違規行為的風險。目前,場外衍生品業務未使用第三方存管模式進行資金匯劃,違法所得注入證券市場的隱蔽性更強。對于場外個股期權,客戶可通過操縱個股價格或獲知個股內幕信息,在場外期權業務獲得較高的證券市場非法收益。同時,通過支付高額期權費、行使價外期權、現金交割等形式,更容易實現價值轉移和利益輸送。

從券商的履職情況來看,高級管理層履職方面,近年來,券商高管層確實普遍認識到反洗錢工作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機構高管層對反洗錢工作的認識還停留在應對監管要求、避免監管處罰的表面履職層面,對機構反洗錢工作整體狀況和工作質量認識不清、把握不嚴,也無法在資源調配、解決重難點問題上發揮實質作用,領導小組協調機制也形同虛設,最終反映為機構層面反洗錢機制無效運轉。

洗錢風險評估方面,大部分機構仍以應付監管要求的心態對待評估工作,未將評估作為管理洗錢風險的重要抓手,集中體現在業務部門普遍較少參與自評估,自評估指標體系和方法論不健全,過度依賴第三方機構開展自評估,產品評估機制尚未健全,未有效應用自評估和產品評估結果等多個方面。

內控機制方面,大部分機構已建立形式上較為完整的反洗錢內控機制,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進步,但仍有部分機構的內控機制僅滿足形式合規,無法發揮實質性作用,具體體現在內控制度層層照搬照抄,績效考核結果缺乏區分度,內部檢查反復指出相同問題但機制整改失效,反洗錢培訓流于形式等方面。

客戶盡職調查方面,近幾年,券商客戶身份識別的基礎合規水平有了較大提升,履職有效性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同時,券商在客戶身份識別方面仍存在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對洗錢風險的認知不足、將客戶身份識別等同于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針對外部風險信息及各種較高風險情形的持續盡調機制不完善,非經紀業務領域持續監測機制缺失或不具可操作性,客戶洗錢風險評級體系指標復雜交叉、定義不清、關鍵風險不突出等多個方面。

交易監測方面,多數機構的反洗錢交易監測系統均覆蓋了經紀業務,且從資金賬戶角度考慮了主要的異常風險情形,名單監測覆蓋范圍全面、更新及時,回溯篩查機制健全。同時,券商的交易監測也存在可疑交易監測有效性較低、“預警案例不可疑”和“可疑交易未預警”并存,以及預警分析質量普遍不高等共性問題。

(來源: 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龐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