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鄭州銀行披露2025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該行核心業務指標全面增長,資產規模突破7000億元,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實現穩健提升,顯示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和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成效。
規模與效益雙提升,業務轉型成效顯著
截至報告期末,鄭州銀行資產總額達7065.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46%,首次邁上7000億元臺階;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分別達到4301.12億元和4002.36億元,較上年末分別增長6.32%和3.24%。營業收入實現34.75億元,同比增長2.22%;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為10.16億元,同比增長4.98%。
總體來看,該行在2024年底實現資產、存款、貸款、利潤“四增長”,扭轉了凈利潤連續三年下滑的局面,而2025年一季度,該行進一步實現資產、存款、貸款、營收、利潤“五增長”,顯示出該行高質量發展動力強勁、韌性十足,交出了一份質量與效益同步提升的優異答卷。
從規模上看,繼去年存款突破4000億元大關后,鄭州銀行今年一季度貸款總額也突破4000億元大關,顯示出該行核心業務的強勁發展勢頭。個人存款達到2435.05億元,增幅高達11.61%,占總體存款規模的比例提升至56.6%,存款穩定性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為增加資產投放、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該行貸款較上年末增加125.45億元。
經營業績的持續增長,反映出鄭州銀行經營管理效能的不斷提升。在2025年度工作會議上,鄭州銀行提出,要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在深化改革方面,近年來,該行大力推進“資源向一線傾斜、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與“降本增效”工作,通過深化薪酬體系改革、優化內部分配架構、縮小薪酬層級差距,將節省下來的薪酬資源向基層員工傾斜,以此激發一線員工的工作活力與創造力,為業務發展筑牢人才與人力根基。同時還在縣域支行成立黨員先鋒隊和青年突擊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發基層活力和員工動力。
根據鄭州銀行近三年年報數據測算,2022年-2024年,該行人均資產、網均資產、人均存款、網均存款逐年提升,顯示出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根據公開數據測算,截至2024年底,鄭州銀行人均資產為1.09億元,網均資產為37.16億元(2023年底河南省銀行業人均資產為0.67億元,網均資產為9.9億元),反映出該行在實現規模增長的同時,管理效能和基礎單位作戰能力也在大幅提升。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多領域成果豐碩
鄭州銀行全力推進業務轉型,以數字變革賦能,不斷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驅動高質量發展。報告期內,該行著力打造線上+線下兩大平臺,深耕基礎零售、財富管理、個人信貸三大板塊,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隊伍專業能力、線上運營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四大能力,做優網點、惠農、社區、線上、遠程銀行五大渠道,持續推進零售轉型戰略落實落細。截至一季度末,該行個人存款較上年末增長253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增量的50%。
在科創金融領域,鄭州銀行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努力打造線上、線下產品,探索投貸聯動產品,健全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鏈條,擦亮科創金融招牌。該行明確在鄭州市西、北、南三個大學城及經開區掛牌4家科技特色支行,加強與產業基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聯動,積極探索產融合作新模式。截至2024年末,該行科創金融貸款余額達人民幣482.69億元,增速高達44.50%。
數字化轉型是鄭州銀行的另一大亮點。2024年12月,該行全面啟動數字化轉型,并于2025年一季度前瞻性開啟智慧銀行布局。報告期內,該行緊緊把握AI時代機遇,加快DeepSeek等大模型本地化部署,重點圍繞智能風控、遠程銀行、數字化辦公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數字金融產品加速創新迭代,全力攀登智慧銀行新高地。
鄭州銀行堅持回歸本源,做強主業,經過二十多年的深耕本土,結合自身特點和稟賦,聚焦重點,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在第十九屆“中國金融品牌榜”上,該行憑借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的系統性突破,榮獲“2024金融機構五篇大文章實踐獎”。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高度認可,更映射出該行在戰略轉型中探索出的獨特路徑。
截至2024年底,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79%,與上年末持平;撥備覆蓋率達到182.99%,較上年末提高8.12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增強。在注重業務轉型發展的同時,該行同步推進風險內控轉型,從制度、流程、技術等多個層面入手,模塊化重塑現有風險管理體系,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障穩健運營。
(來源: 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