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各家上市銀行2024年年報發現,多家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實現高速增長,部分銀行同比增幅甚至一度超過100%。如,2024年瑞豐銀行綠色金融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4.62%;鄭州銀行綠色金融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3.73%。在探索綠色金融業務中,各行不斷創新服務舉措和金融產品,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持續提升。
綠色信貸增速快
在綠色金融發展中,國有銀行發揮“領頭羊”作用。股份制銀行也做足綠色金融大文章,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興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位列股份制銀行之首,2024年末余額為9679.31億元。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均突破6000億元,分別為6256億元和6005.65億元。在2024年末綠色信貸同比增速中,渤海銀行高達55.25%,其次是光大銀行41.01%,中信銀行列在第三位,為30.84%。從綠色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來看,興業銀行、浙商銀行、浦發銀行位居前三,分別為17%、13%、12%。
從單家股份制銀行看,綠色信貸各具特色,凸顯了差異化市場定位。平安銀行深耕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和生態圈,完善風險政策,創新多層次產品和服務,落實碳減排支持工具,助力綠色轉型。2024年末,綠色貸款余額1577.6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平安銀行在2024年中國銀行業綠色銀行評價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憑借在推進產業化發展綠色金融、綠色創新、金融科技、境外項目管理、內控檢查、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扎實工作,被授予“綠色銀行評價先進單位”。
興業銀行作為發力綠色金融業務最早的銀行,成績依舊突出。截至2024年末,該行口徑的綠色貸款余額9679.3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64%,不僅余額保持股份制銀行第一位,而且資產質量也保持良好,綠色貸款不良率0.41%。
持續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
不過,對比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綠色信貸占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綠色信貸占比最低的建設銀行為18%,高于股份制銀行中占比最高的興業銀行1個百分點,而個別股份制銀行綠色信貸占比僅5%。由此可見,股份制銀行綠色信貸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今年2月,金融監管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聚焦綠色發展,兼顧金融供需,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明確提出未來5年綠色金融發展目標以及服務全面綠色轉型的路徑舉措,為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導和發展機遇,也為股份制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指明了方向。對此,股份制銀行要認真落實監管要求,持續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
一是要深化綠色金融機制建設。各行要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完善組織架構、健全政策制度,明確綠色金融支持方向和重點領域,科學制定綠色金融短期和中長期發展目標及任務規劃,確定相關職責部門。穩妥開展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創新,通過組建綠色金融專業部門、建設特色分支機構、設置專崗專職等方式,增強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平安銀行將綠色金融提升至全行戰略層面,建立了新型綠色金融管理體系,制定了《平安銀行對公信貸客戶環境(氣候)、社會和治理風險管理辦法(試行)》,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提升綠色金融風險控制能力。
二是要加強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各行要支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聚焦傳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有效滿足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低碳轉型的金融服務需求。推動更多金融資源服務綠色產業發展,培育綠色低碳效應明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行業領軍企業等經營主體。支持能源體系低碳轉型,立足國情實際和能源行業低碳轉型特點,支持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同時,要合理設置綠色金融業務目標,建立有效的綠色金融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通過優化激勵約束,促進信貸資源向綠色領域傾斜。平安銀行在政策指引方面,制定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綠色產業的風險政策,引導信貸資源向綠色低碳行業和企業傾斜。
三是優化信貸供給,不斷豐富金融產品服務。股份制銀行要結合自身稟賦特點,開發特色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要堅持差異化市場定位,深化對綠色產業細分領域及重點投向的金融服務。要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開展能效信貸、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和綠色供應鏈融資等服務方式,不斷豐富金融產品服務,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浦發銀行2024年發布了《綠色低碳轉型金融綜合服務方案》,打造了“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碳金融”三大產品支柱的數智化運營服務平臺,以及“綠股、綠債、綠貸、綠資、綠租、綠財、綠信、綠智”八大產品體系和相關綠色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同時還于2024年6月落地全國首單數據中心綠色算力指數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渤海銀行創新碳金融產品,推出碳排放權質押融資產品。截至2024年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5.25%。
《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未來5年,綠色金融業務在銀行保險機構業務規模中的比重明顯提升。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股份制銀行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創新,不斷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