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金融市場中,科技已經成為發展普惠金融的強勁推動力。其中,數字化是金融機構提升普惠金融效能的重要抓手。普惠金融的核心在于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和門檻,使更多人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商業銀行應努力踐行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的結合,實現數字普惠金融這一新型模式,逐步拓寬傳統普惠金融的服務邊界。
一方面,商業銀行可借助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質效。數字技術通過降低獲客成本、提升服務效率,提高客戶滿意度,同時增強風險管理能力。從長遠發展看,商業銀行可以將數字化轉型納入發展戰略并堅定貫徹實施。
公開披露的多家上市銀行年報也充分顯現了科技含量。例如,建設銀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生物識別等技術,為普惠金融客戶打造了綜合化生態型服務平臺。浙商銀行在2024年年報中介紹,該行全面推進普惠金融數字化、場景化轉型,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打造浙銀數字普惠品牌,創新推出綜合性數字化業務產品服務,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持續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支持。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還要努力探索科技賦能,以數字優勢支持產品擴容。各銀行機構應持續深化數字化產品服務,持續創新小微貸款產品,加強普惠線上線下產品創新,提高融資便利性和可得性。例如,打造具有普惠化、移動化、智慧化、場景化特點的“小微e貸”數字化產品體系,涵蓋納稅、抵押、退稅等方面的小微線上產品,推出的“普惠e站”,讓廣大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各項配套服務。
同時,值得商業銀行關注的是,隨著AI熱度的不斷攀升,商業銀行應積極探索如何將AI應用于普惠金融領域,構建起涵蓋基礎研究、場景開發、系統運維等的AI創新體系,推動AI在普惠金融服務領域落地實踐,為用戶帶來便捷化、個性化、智能化的產品體驗。
數字化提升銀行普惠金融效能是銀行市場發展與競爭的大勢所趨,它的前提離不開各銀行機構通過加強內部管理、規范業務操作、加強信息披露等方式,保障金融消費者各項合法權益。同時,商業銀行要以數字化手段高效快捷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居民的金融素養,加強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構筑起普惠金融安全防線。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