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并購六條”發布以來,滬市公司合計新增74例重大資產重組,其中主板45例,科創板29例;新增508單小規模并購。并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持續攀升,不僅反映了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尋求戰略突破的迫切需求,更折射出我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強勁活力。
“注冊制改革背景下,并購重組正從簡單的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有關專業人士表示,監管層通過明確重組政策、提高監管包容度、提升重組市場交易效率等舉措,既保持監管定力又釋放市場活力,推動并購重組回歸產業邏輯本源。
從近期的重組案例來看,重組方案更加成熟、標的質量更加優質、產業協同更加突出,尤其是新質生產力成為滬市公司重點布局的方向。
價值共生:產業整合成為主導邏輯
近年來,并購重組愈發注重市場化和商業化邏輯,尤其是一些央國企,其并購案例展現出由政策導向向市場導向的成熟轉變。這些企業沿著產業鏈主動謀劃推動重組整合,在更大范圍內、不同層面間,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源配置更加合理。
藍科高新擬以現金方式收購中國浦發持有的兩家公司股權:藍亞檢測100%股權、中國空分51%股權。藍科高新主要從事相關石油石化特種裝備研發設計制造及檢測,藍亞檢測主要業務為石化設備檢測,中國空分主要業務則為空分、低溫及環保工程。這次交易有利于央企國機集團內部資源的戰略性調整,通過盤活存量資產,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并購重組為企業提供了快速擴張和轉型升級的捷徑。通過并購,企業能夠迅速獲取先進的技術、人才、市場渠道等關鍵資源,打破發展瓶頸。如遠達環保購買中國電力、湘投國際合計持有的五凌電力100%股權以及廣西公司持有的長洲水電64.93%股權。交易后,公司主營業務將新增水力發電及流域水電站新能源一體化綜合開發運營業務。核心在于構建“環保+流域水電+新能源開發”的立體業務架構,為傳統能源企業轉型提供可操作路徑。
科技并購:新質生產力的資本表達
從宏觀層面看,并購重組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手段。2024年9月以來,滬市聚焦經濟主戰場和科技前沿領域的并購占比大幅上升。
在傳統制造業領域,并購重組助力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向高端智造轉型。如松發股份擬以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權,公司由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業,全面轉型為綠色船舶及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截至2025年1月15日,恒力重工已簽約及準備簽約訂單有156艘,貨值折合人民幣近千億元,包括超大型散貨船、超大型原油船、超大型集裝箱船等。此次交易方案中,公司實際控制人主動做出恒力重工2025年—2027年三年累計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不低于48億元的業績承諾,充分保障上市公司全體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利益。
新興產業領域的并購重組則加速了技術創新與資本融合。北自科技產業并購穗柯智能100%股權案例中,后者專注于智能物流系統及智能工廠解決方案,與前者的主營業務智能物流系統集成較為契合。
生態優化:活躍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活躍的并購重組市場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也為投資者創造了更多的投資機會。
從融資角度看,并購重組過程中涉及的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為上市公司籌集資金提供了便利,這有助于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業務快速發展。同時,對于被并購企業來說,并購重組也是一種間接融資方式,使其能夠借助上市公司的平臺獲得更充足的資金支持。
從投資角度看,并購重組活躍穩定了投資者信心,活躍了交易氛圍。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提升其盈利能力和市場價值,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回報。同時,并購重組也為資本市場引入更多優質標的,豐富投資選擇,促進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