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避險情緒升溫的背景下,外資加碼人民幣債券步伐持續加快。數據顯示,4月1日至18日外資凈買入人民幣債券規模顯著提升,達332億美元。
業內專家表示,中國宏觀經濟穩定、政策環境可預期、匯率保持平穩,以及自身低波動、高確定性的特征,使人民幣債券成為全球投資者優化資產配置、實現風險對沖的重要選擇。同時,匯率掉期帶來套利空間與金融市場開放持續深化,也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債券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外資加速涌入人民幣債市
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外資配置人民幣債券增多,2月至3月外資凈增持境內債券269億美元,同比增長84%。4月1日至18日凈買入332億美元,保持較高規模。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總規模達183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平穩有序,吸引境外機構積極參與。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4.35萬億元,其中3月新增5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3月末,共有1163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其中603家通過直接投資渠道入市,831家通過“債券通”渠道入市,271家同時通過兩個渠道入市。
3月,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現券交易量約1.76萬億元,日均交易量約839億元,均較2月有所增長。
宏觀穩定凸顯人民幣債券基本面優勢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外資對人民幣債券的持續增持引人矚目。
專家表示,這不僅凸顯了人民幣資產在全球投資者資產組合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國際資本對中國金融市場長期發展前景的高度認可。
從宏觀經濟層面看,外資持續增持人民幣債券,體現其對中國經濟基本面、政策環境和人民幣資產穩定性的看好。
匯豐銀行(中國)副行長兼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部聯席總監張勁秋表示,今年以來,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成果推動境外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偏好升溫,股市和債市吸引境外資金持續流入。
同時,我國的政策具有高度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為市場提供了清晰的政策信號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速顯著高于歐美主要經濟體,同時人民幣幣值穩定,具有較高的避險屬性,因此人民幣資產備受外資青睞。”東方金誠研發部執行總監于麗峰說。
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持續深化,也為外資加碼人民幣債券提供了堅實支撐。近年來,我國不斷優化金融市場準入環境,拓展跨境投融資渠道,簡化外資投資操作流程,有效提升了市場吸引力。特別是“債券通”等機制的落地實施,顯著提升了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的便利性,使其能夠更加高效、低成本地配置人民幣債券。
“這些舉措都受到了境外投資者的廣泛歡迎,成為境外機構持續加碼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的驅動力。市場期待,未來能夠繼續加大開放力度,進一步開放更多業務品種給更廣泛的境外投資者,幫助他們更深入地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發展。”張勁秋說。
低波動等特性凸顯人民幣債券投資價值
從投資價值角度看,近期人民幣債券也展現出較強韌性與避險屬性。
4月以來,中國債券市場整體呈現上漲走勢,10年期國債收益率由4月1日的1.80%下行至4月23日的1.66%,波動溫和,價格持續走強,為投資者帶來了良好的資本利得體驗。同時,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增強了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業內人士表示,在全球股票與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人民幣債券憑借收益穩定、匯率可控等優勢,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優質的配置選擇和良好的投資體驗。“在‘股債金’多資產的配置組合中,人民幣債券大幅降低了整體組合的波動。”一家外資對沖基金交易員說。
張勁秋表示,近期美債波動加大,境外投資者普遍面臨市場調整的壓力,他們需要調整配置、分散投資。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波動不大,吸引了境外投資者增持。
目前,美債利率維持在4%之上,中國國債利率在2%之下,但人民幣匯率掉期價格的變化正在為投資者開啟新的套利空間。“外資買入1年期中國國債并簽訂1年期遠期結匯協議,所獲綜合收益率高于同期美國1年期國債收益率。”一位交易員介紹。
據悉,2023年9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掉期點貼水幅度較大,境外投資者鎖匯后買入境內短期債券的收益不錯,其中同業存單因期限較短、收益高于利率債而受到外資青睞,今年一季度外資增持同業存單2387億元,規模創單季歷史新高。
“人民幣融資成本具備優勢,通過在境內衍生品市場對沖匯率風險,持有美元等貨幣的境外投資者能夠實現較低的融資成本。因此,綜合來看,人民幣債券對境外投資者來說具備很好的投資價值。”張勁秋說。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