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末,多只重倉人形機器人板塊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業績還“遙遙領先”,近期重倉創新藥板塊的基金則脫穎而出。截至4月27日,基金經理張韡管理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混合(QDII)A以64.44%的年內回報率,成為目前年內表現最好的公募產品。
有業內人士表示,和過去相比,本輪創新藥板塊的行情更加理性。首先是產業趨勢和政策導向更加明晰,市場信心有所提升;其次,很多重點公司的核心品種已經上市或者已有關鍵臨床數據驗證,投資勝率大幅提高;第三,部分龍頭公司即將跨越盈虧平衡點,進入業績兌現周期,估值穩定性顯著提升。
截至4月27日,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混合(QDII)A今年以來的回報率達到64.44%,成為目前年內表現最好的公募產品。一季報顯示,截至一季度末,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榮昌生物、科倫博泰生物-B、信達生物、和黃醫藥、康諾亞-B、翰森制藥、康方生物、諾誠健華、來凱醫藥-B、百濟神州。
在年內收益率排行榜上,還出現了不少醫藥主題基金的身影。截至4月27日,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發起式、永贏醫藥創新智選混合發起、中銀港股通醫藥混合發起、華安醫藥生物股票發起式等多只基金的年內收益率超過40%。
3月初是不少醫藥主題基金上漲的初始階段。以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發起式為例,2月中旬時,該產品的單位凈值剛剛回升至1元以上,3月以來持續發力,目前該產品單位凈值已經達到1.42元。
不少知名醫藥基金經理的在管產品近期漲勢明顯。以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股票A為例,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該產品近3個月以來的收益率已超過20%,在同類中位列前3%。
醫藥行情的走強帶動了醫藥主題基金的凈值上漲,其中創新藥賽道的漲勢尤其明顯。以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混合(QDII)為例,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已經出現了多只牛股。比如,其第一大重倉股榮昌生物近期股價一路走強,其港股股價今年以來的漲幅已經超過200%。再比如,信達生物今年以來的漲幅接近50%。
研發方面的重要突破成為了醫藥行情的重要催化劑。4月25日,康方生物宣布,公司獨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新藥依達方(通用名:依沃西單抗注射液)單藥用于PD-L1陽性(TPS≥1%)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新藥已在中國批準上市。再比如,來凱醫藥亦在近期宣布,其自主研發的LAE102(ActRIIA單克隆抗體)針對超重/肥胖在中國開展的I期臨床試驗進入新階段:繼成功完成單劑量遞增部分(SAD研究)之后,多劑量遞增研究(MAD研究)已啟動受試者招募,首例受試者已完成首次訪視。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輪醫藥行情中,港股品種的業績彈性明顯高于A股。談及這一原因,交銀施羅德基金的基金經理徐嘉辰、樓慧源表示,港股創新藥企業整體質地高于A股,由于流動性問題,一度出現折價。今年以來,美國進入降息周期疊加中國科技資產重估,港股市場自上而下出現流動性改善,在此背景下,港股創新藥個股在較短時間內普遍由折價狀態回歸正常估值水平,導致本輪港股創新藥板塊表現更為亮眼。
在財通醫藥健康混合的基金經理駱瑩看來,目前創新藥領域的確進入了“技術突破—政策支持—全球化兌現”的正向循環。政策方面,審評審批改革、支付端優化、地方扶持共同釋放政策紅利;產業和市場方面,創新藥進入產業質變關鍵期、出海成效加速顯現,過去幾年中國創新藥企業授權出海交易數量和金額有較為明顯的增長,中國創新藥企業開始在全球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當前創新藥行情無法和以前比較,因為產業競爭力比5年前、10年前提升很多,如果類比產品,和2017年開始的疫苗、生長激素等大品種上市放量情況有所類似。”徐嘉辰、樓慧源表示,目前正處于“中國創新藥產業全球競爭力躍遷”市場共識形成階段,核心標的短期估值趨于合理但尚未出現泡沫,未來仍可以“賺基本面兌現的錢”。2025年可以關注四個核心催化點:一是部分行業大會披露的關鍵臨床數據;二是大品種海外市場授權;三是上市產品業績兌現;四是新產品醫保談判。
駱瑩還表示,要對該領域的階段性炒作保持警惕。其持倉嚴格遵循“兩不原則”:不參與短期題材炒作、不追逐已脫離基本面的標的。對于創新藥領域,駱瑩表示,一方面力求以動態視角緊密跟蹤產業發展的關鍵節點,另一方面密切關注政策不確定性以及潛在的海外風險,嚴格執行“倒金字塔減倉法”,力圖既能把握住創新藥的上漲窗口,又能及時完成止盈,實現風險收益比的動態平衡。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