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我國有力有效應對外部挑戰,經濟保持回升向好,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市場交易理性有序,跨境資金呈現凈流入。
跨境資金凈流入
一季度,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凈流入517億美元,處于歷史同期較高水平。
“主要渠道跨境資金流動平穩有序。”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介紹,貨物貿易資金凈流入較快增加。一季度,我國外貿克服外部壓力呈現較強韌性,貨物貿易項下跨境資金凈流入2063億美元,同比增長1.2倍。外資配置人民幣債券增多。2月份至3月份外資凈增持境內債券269億美元,同比增長84%。服務貿易、外資企業利潤匯出總體平穩。一季度,服務貿易跨境資金凈流出同比增長25%,其中旅行項下資金凈流出增長12%。
近一段時間,境外機構普遍看好我國債券市場,增持債券趨勢明顯。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共有1160余家境外機構進入我國債券市場,涵蓋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權類機構和商業類機構,持有債券總量4.5萬億元,較2024年末的持倉量上升了2700多億元。今年以來,境外機構積極參與人民幣債券投融資業務,來華發行熊貓債累計超過9500億元。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人民幣債券價格波動小、回報穩定,避險功能不斷增強,多元化投資價值凸顯。
將“債券通”債券納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資格抵押品名單,支持境外機構使用“債券通”債券繳納“互換通”保證金,支持央行類機構根據投資管理需求進行非交易過戶……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各方積極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推出一系列舉措優化投資環境,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不斷提升。
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
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保持相對穩定。4月份以來,美方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行徑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先貶后升,與4月3日美宣布對貿易伙伴加征所謂“對等關稅”前的水平大體相當。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2月份以來,市場整體結售匯意愿和分部門結售匯意愿均為同向變化,表明市場并未單邊押注人民幣匯率走勢,彰顯外匯市場韌性。人民銀行數據顯示,3月份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結算金額占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比重為28.4%,處于歷史高位,表明經營主體應對匯率波動能力較強。
“人民幣匯率及匯率預期的穩定,不完全靠利差穩定,更重要的是靠中國經濟基本面、靠中國資產價格來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從而穩定匯率及匯率預期。今年中國5%左右的增長目標,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和中國資產價格穩定是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的底氣。”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晉斌說。
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屬于市場正常變化,也反映了經濟基本面對匯率的支撐作用。李斌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部署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制定并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經濟運行起步平穩,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今年一季度,貨物貿易項下人民幣跨境收支占比、企業外匯套期保值比率較上年均有所提升,企業應對匯率波動的能力增強,市場預期和交易更趨理性有序。”李斌說,下一步,外匯管理部門將持續強化外匯形勢監測,保持匯率彈性,有效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同時不斷豐富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行動方案,從5方面提出18條重點舉措,進一步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水平。
“在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水平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表示,近年來,企業“走出去”的需求日益迫切,對跨境金融服務也提出了更高層次、更多維度的要求。
“上海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上海自貿試驗區具備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表示,上海將持續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穩步擴大金融領域的制度型開放,更好為國家試制度、測壓力、探新路。
我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有助于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貿方面,近年來我國外貿企業主動開拓多元化市場,穩步推進區域經貿合作。同時,我國企業快速響應全球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加快培育外貿新模式,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外貿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固。
外資方面,今年2月份國家出臺《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為外資來華展業興業提供良好營商環境。同時,我國穩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拓寬跨境投融資渠道,人民幣多元化資產配置功能凸顯,境內證券市場對外資吸引力有望繼續增強。
李斌表示,國家外匯局將持續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繼續出臺支持跨境貿易發展、便利跨境投融資的政策措施,助力更好穩外貿穩外資。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