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低于1折甩賣 本金回收率連降 銀行加速甩掉個貸不良資產包袱

2025-04-24 14:44:50

20250424111458562-76-72f7f.jpg

今年以來,隨著銀行風險化解工作穩步推進,不少銀行加速“甩包袱”,不良資產轉讓按下加速鍵。

銀登中心近日發布《2025年一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統計》顯示,一季度個貸不良貸款轉讓成交規模370.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61%。與此同時,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的平均折扣率與平均本金回收率均呈現下滑態勢,當前銀行不良資產包的轉讓起始價已出現低于1折的“冰點價”。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規模顯著提升,是機構立足于貸后管理現狀、通過合理處置不良資產及時化解潛在風險的具體體現。個人貸款業務是不少銀行貸款業務轉型、貸款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展望2025年,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但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有效需求仍顯不足,需要銀行進一步強化主動控險、協同控險的能力,堅持準確實施差異化、針對性的防險化險舉措,不斷提升風險防范化解和不良資產處置質效。

規模同比陡增

《業務統計》顯示,2025年一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業務公告掛牌規模(未償本息,下同)742.7億元,同比增長190.5%;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成交規模483億元,同比增長138.8%。其中,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成交規模370.4億元,與去年同期的43億元相比,增長了7倍有余。

從資產類型來看,今年一季度,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貸款不良貸款轉讓規模分別為268.2億元、51.9億元和50.1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穩妥化解金融風險是近年來銀行業重要工作之一。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分析稱,銀行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規模顯著提升,原因一方面是監管部門近年來不斷強化對不良資產處置的關注;另一方面是機構立足于貸后管理現狀,希望通過不良資產處置來及時化解潛在風險。

國信證券以3月31日前發布2024年年報的23家上市銀行為樣本進行統計,發現2024年銀行新增不良貸款余額主要來自零售貸款。從零售貸款主要產品類型來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雖有所提升但仍處低位,是零售貸款中資產質量較優的部分。

“近年來,商業銀行零售不良資產風險持續暴露?!鄙虾=鹑谂c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過去幾年,資產轉讓成為零售不良資產處置的主要模式?!芭c對公業務的不良貸款不同,零售不良資產的特殊性在于其債務人主要為自然人,借款金額小、分散度高,傳統的催收追償手段效率低下,訴訟追償受限于司法資源,難以規?;_展。同時,雖然通過呆賬核銷可以對不良資產進行快速處置,但對銀行利潤侵蝕較大,也難以大規模應用。”曾剛解釋道。

折價出清

隨著風險化解工作穩步推進,銀行打響了資產質量保衛戰,不少銀行加速“甩包袱”,個貸不良資產轉讓市場活躍起來。據統計,截至4月23日,4月以來在銀登中心的不良貸款轉讓平臺上,已有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發布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公告合計27條,占4月以來發布的所有不良資產轉讓公告的70%。

此外,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的平均折扣率與平均本金回收率均呈現下滑態勢。

銀登中心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的平均折扣率為4.1%,平均本金回收率為6.9%,環比分別下降0.7個、0.4個百分點,同比分別下降0.5個、1.9個百分點。按資產類型來看,個人消費貸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的平均折扣率較低,僅為3.8%,而信用卡透支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的平均本金回收率最低,僅為5.8%。

中國銀行研究院銀行業與綜合經營團隊主管邵科分析稱,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的平均折扣率與平均本金回收率均呈現下行趨勢,主要原因包括,伴隨政策陸續推出、市場不斷成熟,以及零售貸款規??焖僭鲩L,銀行通過批量轉讓方式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市場供應增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轉讓價格和折扣率水平;且一些不良貸款缺乏抵押物,對折扣率與本金回收率構成了較大壓力。

當前部分不良資產包的轉讓起始價已出現低于1折的“冰點價”。例如,平安銀行近期發布的第28期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公告顯示,該項目未償本息總額1.33億元,轉讓起始價229萬元,相當于0.17折。

“低價甩貨的不良資產包內一般是逾期時間較長、借款人信用較差且還款意愿和能力不足、追回難度較大的不良貸款,銀行可能進行了多輪催收,但收效甚微?!蹦彻煞菪酗L險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銀行長期持有這些資產需承擔較高的管理成本,也面臨較大的財務、法律風險。所以多數銀行會選擇低價轉讓、盡快出清?!?/p>

積極應對資產質量承壓

個人貸款業務是不少銀行貸款業務轉型與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在2024年的業績發布會上,多家銀行高管就個人貸款資產質量及風險問題作出回應。

建設銀行副行長李建江坦言:“近一兩年,銀行業零售類貸款風險整體有所上升,我行個人類貸款不良率也有小幅上升。但作為零售大行,我行已建立成熟的零售類貸款風險管控機制,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個人類貸款不良率保持較低水平?!?/p>

中國銀行副行長武劍表示,該行個人經營貸款和按揭貸款新發生不良同比增加,資產質量壓力仍存在。受上述業務風險上升的影響,該行關注類貸款、逾期貸款有所增加。為此,該行多措并舉、強化管控,2024年下半年以來逾期上升勢頭已有所收斂。

郵儲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姚紅表示:“我們始終堅持審慎穩健的風險偏好,資產質量保持行業優秀水平。但是2024年我行的不良、關注、逾期貸款同比增速有所加快,分別上升0.07個、0.27個、0.28個百分點,風險管控壓力有所加大,其中個人貸款是主要的壓力點?!?/p>

展望下階段,在不良資產轉讓方面,曾剛建議,可擴大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試點范圍?!爱斍埃涣假Y產批量轉讓業務主要集中于信用類資產,而抵押類資產的處置仍面臨較多限制。建議研究將抵押類資產納入不良資產批量轉讓試點范圍,允許具備豐富的業務經驗、貸后管理有效的機構先行先試?!痹鴦傉f。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在資產批量轉讓過程中,應妥善處理涉及的個人信息,確保不泄露個人隱私,應建立嚴格的信息保密機制,嚴格控制個人信息的知悉和使用范圍;同時,要合規使用個人信息,銀行應按照原合同約定使用個人信息,不得用于非法目的,在轉讓過程中,應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傳輸和存儲,防止信息被濫用或盜用。

(來源: 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龐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