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時四年的“僅退款”服務將落下帷幕。4月22日,拼多多、淘寶、抖音、快手、京東等多個電商平臺將全面取消“僅退款”,消費者收到貨后的退款不退貨申請,交由商家自主處理,平臺非必要不主動介入。當然,平臺們也紛紛表示,申請期間會綜合考慮退貨條件,再視實際情形判定是否支持退款。
如今,平臺正在弱化“裁判員”角色,給予商家與用戶協商空間;更為細化的意見征集,能為雙方提供更完備的實施條件。從飽受好評到褒貶不一,“僅退款”讓平臺、商家和用戶又愛又恨,只有尋找到三方共贏的最佳平衡點,電商生態才能更為良性。從“一刀切”到視情況而定,“僅退款”考驗著電商平臺治理的靈活性和利益天平的傾斜角度。
電商平臺對“僅退款”服務新增了更多要求,拼多多、淘寶和抖音發布了關于優化售后服務保障的意見征集,針對“僅退款”功能進行調整。頗為明顯的變化是,平臺會充分支持商家與消費者自主協商解決售后問題,非必要不介入消費者在已收到貨后的“僅退款”申請。
拼多多官網顯示,拼多多會進一步支持商家與消費者通過自主協商方式解決相關售后問題,平臺非必要不主動介入消費者在已收到貨后的不退貨全額退款售后申請。其發布的《拼多多售后服務規則》征求意見稿提出,商家應在用戶提交退款無需退貨申請后36小時內進行處理,如果商家逾期未處理,平臺將視實際情形判定是否支持退款給用戶。同時,平臺有權基于用戶申請、用戶投訴和/或店鋪售后等因素自行決定適當縮短商家處理時限。
淘寶也更新了《淘寶平臺爭議處理規則》。其中,如果買家退貨前商品性質已不適宜退貨,或買家退貨存在困難,賣家應為買家退貨提供必要的協助,賣家未協助或協助后仍無法完成退貨的,交易支持退款。此外,經判斷賣家出售的商品存在描述不當、混淆誤導、偽劣等情形的,平臺售后支持退貨退款,并刪去了僅退款選項。淘寶預計,新規將于7月陸續生效實施。
抖音同樣發布了關于修訂《售后服務相關規則》的意見征集。其表示,充分支持商家與消費者自主協商解決售后問題,非必要不介入消費者在已收到貨后的不退貨全額退款售后申請。從條款來看,例如消費者無法完成退換貨或商品已不適宜退貨(已拆封的食品、已損毀的商品等),平臺支持消費者退款,商品由商家負責聯系消費者取回。
總體而言,從電商企業發布的售后意見征集來看,平臺對“僅退款”的判定不再“一刀切”,而是變得更為謹慎。除了為商家和用戶的溝通搭建了更完善的退貨渠道,電商也會基于商家客訴、商品質量等多維度評判商家和用戶兩方退款不退貨的爭議。
若是回望電商“僅退款”的歷史開端,這項新服務拉升了更多用戶對電商消費的熱情。2021年,拼多多率先推出“僅退款”。最初,拼多多的生鮮、白牌小商品等發生退貨情況時,退貨物流成本較高,甚至高于商品成本,“僅退款”可以抹掉退貨環節的成本,以此提升消費者體驗。隨后,拼多多將“僅退款”政策拓展至全品類。
彼時,若消費者收到貨后發現商品存在品質問題,如破損、與商品描述不符、性能故障等,可在平臺發起“僅退款”申請,平臺會主動介入處理,無需商家同意即可退款,退款后貨品也無需寄回。
另一位前電商從業者認為,“僅退款”一定程度上確實為平臺篩選出一些劣質服務的商家,“在電商平臺和商家面前,消費者是弱勢的,有些商家的產品確實存在質量問題且不愿意退款”。
然而,當市場消費環境發生劇變,電商紅利枯竭,平臺為了搶奪存量紛紛開打價格戰,并跟進“僅退款”服務來籠絡消費者。2023年底,淘寶、抖音、京東3家平臺相繼推出“僅退款”,快手也在2024年1月跟進,“僅退款”基本成為電商平臺的標配。
理想狀況下,這項政策能夠在消費者遇到售后難題時提供解決方案,通過在平臺發起“僅退款”更高效保障自身權益。然而,在某種程度上,“僅退款”為部分想鉆空子、薅羊毛的買家提供了便利,也影響了商家的正常經營。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僅退款”相關的投訴超24萬條。其中,既有用戶被商家拒絕“僅退款”請求后發起的投訴,也有部分商家被消費者成功發起“僅退款”后對平臺的投訴。一名商家投訴稱,有消費者買錯產品與型號后,僅上傳了商品嶄新的圖片,即成功申請“僅退款”,他認為,平臺客服未進行審核就通過消費者的申請,助長了“白嫖黨”和“羊毛黨”的氣焰。
莉莉是一位經營首飾的淘寶商家。據她介紹,確實存在一些“白嫖黨”會在商品抵達驛站時提出“僅退款”,自己會立刻聯系當地驛站進行攔截,“目前平臺的規定是在商家發貨前和商品在途時,用戶能使用‘僅退款’。對于小商家來說還好,畢竟成本也就七八塊錢,但一些貴價商品若是遇到‘白嫖黨’,損失就會很大”。
電商專家、大浪智庫高級顧問姜蓉認為,電商平臺追隨“僅退款”,在當時也是一個不得已的政策。“因為用戶的增長到頂了,大家都在同一個盤子里搶用戶。別人有的政策,你也得有,才能保證用戶能留在平臺上。”
從過去一項吸引用戶的新穎服務,到逐漸變為商家、用戶吐槽抱怨的對象,“僅退款”也必須要順應市場變化作出調整。
目前電商平臺售后一般設有“退款無需退貨”和“退款退貨”入口,“僅退款”政策取消之后,平臺或將只保留“退款退貨”,“收到貨”情形下退款是否退貨將由商家與消費者協商決定。
當一項歷時已久的政策已經逐步激化商家和用戶兩端的緊張關系時,電商平臺也必須重新審視“僅退款”服務帶來的價值。去年7月,淘天開始率先松綁“僅退款”規則,打響行業“反內卷”。而京東、抖音等平臺也會以商品好評率、包裹異常等維度來判定是否允許用戶“僅退款”。
據了解,今年1月,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束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推動優化平臺經濟領域競爭生態,督促各大電商平臺整改“僅退款”和平臺補貼、價格收費等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讓競爭環境更健康。其中,針對社會集中反映的“僅退款”問題,約談主要電商平臺,就平臺利用“僅退款”規則擠壓商家生存空間、助長低質低價競爭風氣等問題,提出具體整改要求,落實平臺企業主體責任。
束為表示,約談以后,主要電商平臺對“僅退款”規則進行了優化,為平臺內商家提供了更大自主權。
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表示,取消“僅退款”意味著電商價格戰退潮,轉向服務力的競爭。這一變革不僅是售后規則的調整,更是平臺角色從“流量中介”向“商業仲裁者”轉型的起點。從1688取消僅退款后轉向信用補貼機制,到拼多多、淘寶等平臺優化申訴流程,這場變革正在重塑消費者、商家與平臺的三角關系。
“未來,平臺競爭將聚焦于售后響應速度、糾紛處理效率等維度。”趙振營認為,“僅退款”政策曾是消費者信任的核心支點,其取消迫使平臺尋找替代方案。例如1688推出的“信用評估動態補貼”、京東的“閃電退款”,本質上是通過技術手段將信任成本從商家轉移到平臺。
趙振營進一步解釋稱,這種模式要求平臺建立更精準的用戶畫像和商家評級體系,這將加速平臺從“流量分發”向“信用中介”轉型。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指出,取消“僅退款”需要平臺調整相應的平臺規則,增加快遞上門取貨的流程,從技術層面優化現有的系統架構和退換貨退款的流程。
除了解決“僅退款”帶來的問題,據了解,平臺也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今年4月,淘天宣布即將上線新版店鋪評價體系“真實體驗分”。這一舉措旨在根治電商行業虛假評分頑疾,重構消費者信任機制。
而抖音也在今年1月提出,平臺全面更新商品治理機制,阻止劣質貨品流入市場,保障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2024年,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升級技術模型,平臺優化了商品信息核驗能力,共前置攔截假冒劣質商品86萬件。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