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日前表態,將繼續發揮耐心資本、中長期資金的作用,加大資本市場投資力度。近期一系列動態也顯示,銀行理財正在做出更多嘗試,積極拓展權益類投資布局。
例如,外高橋近日披露的《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顯示,光大理財參與了此次定增。這是自六部門年初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以及3月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進行相應修訂之后,銀行理財直接參與投資上市公司定增的首個案例。
從金額上看,這個“首單”的信號意義和示范作用更為突出。在外高橋超24億元的定增項目中,光大理財獲配金額近2000萬元,在整個定增盤子里占比不足1%。盡管金額占比并不高,但此舉無疑是光大理財為資本市場引入耐心資本、長期資本所做的一個有益探索。對于行業而言,這一探索可能會對其他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上市公司產生示范效應,鼓勵更多理財資金參與定增。
再如,銀行理財最近也拿到了網下打新的“入場券”。4月初,眾捷汽車、天有為在詢價公告中均明確,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年金基金、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資金、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和合格境外投資者資金為A類投資者,其配售比例為RA。然而在兩家公司最終發布的網下配售情況中,均未看到銀行理財的身影。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掛鉤股指的指數型理財產品的出現,驅使更多理財資金入市。
一直以來,銀行理財的權益類投資占比較少。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中,權益類資產余額為0.83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比例僅為2.58%。監管機構去年9月表示,鼓勵理財公司、信托公司加強權益投資能力建設,發行更多長期限權益產品,積極參與資本市場,多渠道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然而,銀行理財要更好地成為“耐心資本”“中長期資金”,仍面臨挑戰。
從負債端看,理財資金以儲蓄轉化客戶為主,這類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較低,更傾向于低波動、穩健的產品。市場的短期劇烈波動很容易引發贖回,難以做到長期持有。從2022年底債市波動引發理財產品“贖回潮”,便能清晰地看出這一點。
此外,當前投資者對短期限產品偏好增強。天風證券研報顯示,2024年,剔除現金管理類的短期限理財、最小持有期產品規模增長較快;存續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整體降低。
理財資金堅持長期主義,首先要吸引著眼長遠的投資者。當下,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都在積極推動投資者教育工作,引導投資者樹立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
然而,投資者教育僅是基礎,真正決定長期投資理念能否落地的關鍵因素在于實際收益表現。投資收益是影響投資者行為的核心變量。當長期投資組合能夠持續穩定地創造令人滿意的回報時,投資者自然更愿意將資金長期投入。
事實上,從長期視角看,權益類資產也呈現出價值持續增長的態勢,蘊藏著為銀行理財帶來長期收益的潛力。觀察萬得全A指數走勢可以發現,盡管市場在短期內會有波動,但從長期來看,指數重心保持上升趨勢。這種長期增長趨勢主要是由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企業盈利水平的提高以及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所推動的。
更好地參與資本市場、發揮耐心資本和中長期資金的作用,理財公司需要加強能力建設,著力提升投研能力,尋找到具備長期盈利前景的投資標的,用實實在在的收益表現讓投資者堅定長期投資的信心。
(來源: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