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斗門區地處珠江出海口,咸淡水交匯的獨特水質孕育了豐富的漁業資源,為了賦能“藍色引擎”,斗門海關創新監管模式、優化服務流程,為本地魚產業開拓國際市場注入強勁動能。2025年一季度,經斗門海關監管出口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活魚239.9噸,同比增長881.9%。
斗門海關關員在斗門水產養殖場對出口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活魚進行監管。(攝影:周佳慧)
從捕撈到出口 18小時直達
4月19日清晨,珠海市源潤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一批重1.25噸、價值13.13萬元的筍殼魚,經斗門海關關員檢驗檢疫合格順利裝車,發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馬來西亞。
斗門海關關員在斗門水產養殖場對出口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活魚進行監管。(攝影:周佳慧)
筍殼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深受東南亞市場青睞,尤其是每年春節期間增量明顯,成為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特色紐帶。魚類出口,鮮活是關鍵。針對企業“搶鮮”出口的需求,斗門海關開通綠色通道,實行“7×24小時預約查驗”、隨報隨檢,為企業提供“快速出證+預約查驗”服務套餐,指導企業用好“云簽發”系統,同時根據活魚出口日期靈活科學開展現場查驗,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長。
珠海市源潤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周金桃感慨:“我們公司的活魚從捕撈裝車到馬來西亞客戶手中僅需18小時,存活率達95%以上。”
從源頭到海外 全鏈條監管護航
珠海斗門活魚受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青睞,品質高是重要原因。“從2024年成功打開海外銷路,我們養殖的斑點叉尾鮰已經實現了對越南市場的穩定供應,現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要發運一車,銷量持續增長。”養殖場經理陳康輝說道。
斗門海關關員在斗門水產養殖場對出口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活魚進行監管。(攝影:周佳慧)
為確保出口斑點叉尾鮰魚符合越南檢驗檢疫要求,斗門海關建立了從養殖源頭到成品出口的全鏈條監管體系,成立“出口鮮活農產品專項幫扶小組”多次赴企業開展實地調研,介紹輸入國家地區檢驗檢疫要求,嚴格實施安全風險監控和疫病監測,定期對養殖水質、種苗及藥物殘留開展檢測,實施遠程視頻監管、突擊檢查、指令查驗相結合的監管方式,指導企業持續完善標準化質量控制體系,推動標準化生產。2024年以來,斗門海關轄區斑點叉尾鮰出口合格率達100%,贏得越南客戶的高度信賴。
借力“一帶一路” 開拓多元化市場
4月19日,在斗門海關全程監管下,珠海市金海水產養殖場首批2.4噸黑魚快速通關,直達越南市場。這是斗門黑魚首次實現對越南的規模化出口,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水產供應鏈與“一帶一路”市場實現“無縫對接”。
在共建“一帶一路”第二個金色十年的開局之年,斗門海關以實際行動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高質量監管服務賦能鄉村振興。持續收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法律法規、貿易情況以及國外通關的技術要求,進口水生動物檢測技術、注冊登記、市場需求方面的有關信息,幫助企業解決出口難題,助力企業大力拓展東盟等新興市場。同時,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通過舉辦政策宣講會、搭建跨境合作平臺,引導企業對標國際標準提升產品附加值。當前,斗門區逐步形成以出口鰻魚、筍殼魚、斑點叉尾鮰魚以及加工水產品為主要產品的出口產業集群。
從魚塘到舌尖,從灣區到世界。隨著RCEP紅利持續釋放,珠海活魚將游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為海內外同胞傳遞“年年有余”的美好祝福。
來源:珠海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