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政保險的利好政策持續釋放。近日,商務部等九部門印發《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消費擴容升級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豐富面向家政服務業的保險產品供給,引導保險機構積極開展家政服務相關保險業務等。
近兩年,家政服務的需求和供給均呈上升趨勢,但家政保險市場表現卻不溫不火。在市場需求和政策的雙重推動下,險企應如何加大家政服務領域的保障?應該研發什么樣的產品,才能讓家政保險叫好又叫座?
監管指路
衛生清潔、整理收納、家庭維修、老人照料……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家政服務業需求急劇增長,并朝著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發展。但家政服務人員一旦發生事故,責任誰來承擔?家政服務人員造成雇主家庭成員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又由誰來賠償?
家政行業市場規模潛力巨大,如何滿足家政服務人員和消費者的多樣化風險保障需求是亟待破解的難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兩年,家政相關保險的政策紅利頻頻釋放。
商務部等9部門近日印發《若干措施》,其中明確,支持家政企業結合實際需求為在全國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進行實名認證且持有“居家上門服務證”的家政服務員投保意外傷害保險、職業責任保險。在產品供給方面,豐富面向家政服務業的保險產品供給,引導保險機構積極開展家政服務相關保險業務,完善保障責任范圍,滿足家政企業、服務人員、消費者風險保障需求。
此外,在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發布的《關于支持和引導家政服務業員工制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提到,鼓勵保險公司針對員工制家政企業和員工需求開發家政服務責任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特色保險產品。
調查發現,市面上陸續推出了多款家政相關保險,根據保險責任不同,保費也有所不同,保費集中于幾十元到上百元。綜合來看,這些保險產品可以由雇主購買,也可由家政服務人員自行購買,保障內容包含意外傷害、意外身故等。一旦家政服務人員發生意外事故,保險公司依據合同對于醫療費用給予一定報銷,如果事故嚴重導致被保險人死亡,保險公司根據保額支付死亡保險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家政保險能夠化解雇主和家政服務人員在家庭服務過程中發生事故時的風險,不僅能保障家政服務人員的個人權益,更能減輕家政企業和雇主的經濟賠償壓力。
破局之道
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的家政保險普遍面臨投保意愿不足、產品難以滿足需求等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從需求端來說,公眾對家政保險認知度低、保險意識淡薄,費用承擔存在爭議,企業也因降本不愿投保;從供給端來說,產品種類少、覆蓋范圍窄,條款限制多,難以契合多樣化需求。
有保險銷售人士分析認為,從家政企業角度看,部分企業規模較小,經營成本敏感,對保險支出的必要性認識不足,認為保險是一種額外成本,而非必要的風險管理工具。此外,一些家政服務人員流動性大,企業難以持續為人員投保。從保險產品本身來看,目前市場上的家政保險產品同質化較嚴重,難以滿足家政企業和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那么,該如何進一步推動保險產品對家政服務領域的供給,為家政服務行業發展提供更為全面的保險解決方案?
在劉春生看來,要打開家政保險市場,保險公司需加強宣傳,聯合多方普及知識,優化銷售渠道;要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合理定價,簡化理賠流程;在產品開發上,應聚焦創新,針對不同群體和服務類型開發多元產品,還可推出定制化保險套餐。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應加強與家政行業協會、企業的合作,深入了解家政服務行業的風險特點和實際需求,根據不同的家政服務類型、服務場景,精準定制保險產品,如針對母嬰護理、老年護理等高風險領域,開發專屬的保險產品,擴大保障范圍,提高賠償額度。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