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建信基金發布公告稱,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公司將于近日運用固有資金不少于1.8億元人民幣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產品。此前,自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建信基金已陸續運用固有資金1.73億元人民幣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產品。
建信基金認為,外部壓力或將進一步增強國內政策“以我為主”的邏輯,前期儲備的逆周期政策有望密集釋放以對沖關稅影響,未來可以重點關注降準降息、財政補貼、平準基金等財政、貨幣、產業及資本市場等領域的政策組合。
回歸國內資本市場,有三個積極變化值得關注:一是隨著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不理性加劇,國內資本市場對關稅提升的敏感度有望逐漸下降;二是央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央匯金公司、社保基金協同發力,類“平準基金”將為國內資本市場提供堅實后盾,凸顯國家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決心;三是人民幣匯率已經開始發揮“貿易調節器”的作用,為出口企業部分抵消關稅壓力。
短期來看,在市場短期大幅下跌后,悲觀情緒和估值壓力明顯釋放,隨著耐心資本和產業資本陸續增持,滬指或已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
配置上,一是短期在風險偏好下行期,紅利板塊防御的屬性凸顯;二是反制品種(比如農業、稀土)、自主可控、軍工、醫藥等與內外需相關度均較低的品種;三是內需政策發力的板塊(比如乳業、旅游、新零售、白酒等)。中長期來看,A股集中反映關稅影響之后,或已重新進入戰略配置區間,后續將持續跟蹤中國科技核心資產及內需板塊兩大方向的布局機會。一方面,繼續看好以AI產業鏈為代表的中國科技核心資產,短期情緒影響或帶來中長期布局的機會,等待市場情緒企穩后,科技成長板塊反彈彈性可能更高。另一方面,關稅影響下,國內大循環邏輯有望進一步增強,需要重視內需政策加碼、內循環發力背景下的消費領域投資機會。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