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發聲,將深化開展內外貿一體化工作,幫助出口遇阻的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政策號召下,京東、盒馬、永輝超市、華潤萬家等零售龍頭企業迅速響應,通過開辟“綠色通道”、設立專項采購資金等方式,幫助外貿企業拓內銷。
說起“出口轉內銷”,稍有閱歷的人都不會陌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口轉內銷”“外貿貨”往往意味著高品質,是好東西、緊俏貨的代名詞。如今,時移勢易。幫助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是順勢而為、應需而動,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
對于外貿企業而言,擴寬內銷渠道可緩解出口受阻、庫存積壓等壓力,一解燃眉之急;對消費者而言,出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將有效豐富商品品類,促進市場競爭,提升“買買買”的獲得感;對電商平臺、線下商超而言,此舉也有助于拓展供應鏈、提升自身吸引力和競爭力……可見,“出口轉內銷”是實打實的多贏之舉。
從長遠看,此舉并非權宜之計。據統計,2024年,我國有出口實績的數十萬家企業中,接近85%的企業同時開展內銷業務,內外兼顧是大趨勢。“出口轉內銷”對外貿企業增強韌性、提升整體實力都有長遠意義。再從大局來看,眼下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內需意義不言而喻。提振消費需要供給創新、好貨助力——推動外貿優品“絲滑”走進千家萬戶,對于提振消費大有裨益。
出口轉內銷,究竟怎么“轉”?必須看到,外貿與內需市場有別、標準不一、渠道迥異,不少外貿企業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尤其暢通渠道,至關重要。在這方面,電商平臺可以通過直接采購、流量傾斜、營銷支持、密集培訓等方式,發揮強力助攻作用。比如針對外貿企業的痛點和需求,有平臺表示將依托自營模式和供應鏈能力,直接采購外貿企業的優質產品,并開設外貿優品專區,通過流量傾斜、全渠道營銷支持,加快打開銷路。
當下,各方正加快打通“出口轉內銷”政策堵點、卡點。聚焦“出口轉內銷”,電商、商超等大型企業聞令而動,展現了企業擔當,而這也是信心的傳遞、力量的匯聚。相信隨著各方努力,“出口轉內銷”將成一片新藍海,開拓一片新天地。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