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盤中餐,成為某些人的唐僧肉,真正吃到學生口中的不足六成!”據人民日報報道,山西省臨汾市汾西二中原校長趙孟鎖截留、套取學校食堂420多萬元食材費,學校還存在食材以次充好、菜品以素代葷、結余食材庫存去向不明等問題。
據報道,汾西二中食堂被查前便有蹊蹺之處。學生每月一次性交餐費,吃多吃少都一樣;食材入庫斤數與票據嚴重不相符。汾西縣紀委監委發現,該校食堂的實際食材供貨商為校長趙孟鎖的親弟弟,食堂負責人是趙孟鎖的前同事。通過“白手套”,一校之長趙孟鎖把黑手伸向校園餐,將學校食堂當成撈油水的地盤,把學生口糧看作肥私的唐僧肉。
學生飯碗,是無數家庭的心頭大事。套取膳食經費,套走的是孩子“舌尖上的安全”,截取的是配餐營養與學生健康。身為人師,竟從孩子口中“奪食”,良心何在?讓人揪心的是,各地校園餐中藏著不少這樣的碩鼠。據報道,截至目前,僅山西省紀檢監察機關就已查處貪占學生餐費、插手招標采購、收受回扣等問題累計立案1827件、處分1994人。一個個藏在校園餐里的蛀蟲,蠶食的是校園餐,更是國家利益和政府信譽。
守護校園餐,需要形成環環相扣的安全閉環。今年年初,教育部部署2025年校園餐管理重點任務,要求建立常態長效機制,全面查缺補漏,最大限度保障師生“舌尖上的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時時查、時時問,讓碩鼠不敢下手。學校應完善食堂及校外供餐的招標制度,杜絕“一包了之撇責任”“層層轉包撈油水”等現象。另外,建立校長、家長陪餐制度,也有助于保障食堂食品安全。圍繞校園餐的監控,就是要不留死角,各方時時緊盯。
孩子口糧絕不能被扒進肥私的“飯碗”,校園餐每一環都不能掉鏈子。只有嚴字當頭,校園餐才能真正成為放心餐、良心餐。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