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積極性正穩步提升。據初步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近3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報告。
越來越多A股上市公司主動擁抱ESG理念,反映出上市公司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是對投資者負責、對市場負責的具體體現。同時,上市公司提升ESG管理水平,能夠倒逼企業優化治理,促進自身綠色低碳轉型,提高競爭力,獲取投資者、消費者信任,贏得良好聲譽。
更進一步看,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踐行者和推動者。ESG所倡導的經濟可持續、環境和諧、企業責任的價值內核,與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高度契合。上市公司作為國民經濟的“排頭兵”,積極踐行ESG能夠起到很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公司在規范中不斷發展,進而加快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范例和支持。
上市公司ESG信披熱情升溫,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引導。2024年4月,滬深北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系統規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相關披露要求。今年1月,滬深北交易所制定《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指南》,為國內企業提供了更清晰的行動指南。
也要看到,由于我國ESG體系的構建起步較晚,部分企業對ESG認知尚不到位,信披質量良莠不齊。有的企業將ESG視為營銷手段,信息披露存在過度包裝的現象,甚至出現“漂綠”等行為。ESG報告是一份實事求是的陳述,而非企業營銷推廣的廣告。上市公司應搭建可持續發展治理架構,建立完善內外部審計機制,進行ESG信披時遵循實質性、完整性、平衡性等基本原則,體現及時、真實、準確、完整的基本要求,確保信息披露言之有物、言之可信。
高質量的ESG報告是干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企業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經得起時間檢驗的長期價值,一定來源于對ESG的深切認同和深度實踐,是企業實際經營成果的真實反映。在報告上動動手腳、改改數據,并不能改變企業的真實成色。上市公司要提高認識,把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性要求,變成推動企業提質增效的內生動力,將ESG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企業戰略規劃和日常運營,實現ESG實踐與企業長期利益的統一,促進企業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的雙提升。
當前,我國經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對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企業群體發展質效提出更高要求。由單純的追求營收增長轉變為追求效率、公平、和諧、綠色等是大勢所趨。上市公司要爭做長期價值的“排頭兵”,在踐行ESG中實現自我發展的可持續,帶動其他企業向治理更優、價值更久、社會貢獻更顯著的方向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