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剛過,在安徽合肥的一家民營企業安徽新滬屏蔽泵有限責任公司展廳內,公司新員工、來自意大利的青年維塔利·克里斯蒂亞正在聆聽他的同事介紹企業產品的特性,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今年是該企業歐洲分公司正式開始運營的第一年,目標是在歐洲開拓業務新版圖。
近年,中國民營企業以合作開放的姿態,通過技術創新、質量升級、綠色轉型,不斷豐富產品類型、提升產品質量與服務,活躍于全球貿易往來,為全球經濟奔騰向前注入新的活力。
優質新品豐富全球貨架
2月26日,在阿聯酋亞斯碼頭賽道中心旁,一輛蔚來電動汽車正通過自動駕駛進入新建成的蔚來換電站內,僅用三分鐘左右就完成了車輛電池更換,全程無人操作。這是該公司繼去年11月在阿聯酋阿布扎比開設蔚來中心后,在當地電動汽車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的又一進展。
“換電技術是我們提供給全球新能源車主的補能方式新選擇,讓更多海外消費者也能體驗到快速滿電出發的便利性。”蔚來全球業務負責人、副總裁陳晨介紹,該公司目前已在包括歐洲、中東、北非、高加索等國家和地區建立自己的銷售和服務,并計劃2025年底之前進入全球25個海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2月26日同一天,領克汽車宣布,該品牌將為歐洲消費者提供一款續航超200公里且配備直流快速充電功能的全新混合動力車型。“我們擴大了產品和銷售渠道,為更多歐洲消費者帶來可持續、創新的出行方式。”領克國際公司首席執行官尼古拉斯·洛佩斯·阿佩爾格倫說。
近年,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已成為全球貨架上中國制造的嶄新名片,其中不少品牌就來自民營企業。他們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出多種新車型,豐富當地市場供給,也贏得消費者認可。
不僅在汽車領域,從傳統制造業到跨境電商、新興產業,越來越多中國民企正在用新穎、可靠的產品揚帆出海,服務全球。
“公司的海外銷售占總營收的六成以上,我們給全球眾多知名燃氣壁掛爐品牌、熱泵企業供貨。”新滬屏蔽泵國際貿易部負責人程蕊介紹,作為民營企業,他們的優勢在于靈活的生產方式、豐富的產品種類,可以針對全球不同地區市場進行定制化產品開發,目前在西歐、俄羅斯、土耳其等市場都有著良好市場前景。在程蕊看來,民企走出去不僅為全球市場提供更多更豐富的產品,也為自身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在全球性購物網站亞馬遜上,來自深圳千岸科技公司旗下的“Ohuhu”品牌60色水彩馬克筆成為細分品類中的熱銷產品,頻頻收到“跨洋”點贊。“如果您正在尋找一種高性價比的產品來提升自己的涂色水平,這些是不錯選擇。”“我買了很多藝術馬克筆,這些是我的新寵之一。物超所值!”這款售價為13.6美元的商品在亞馬遜上收獲14000多條全球用戶點評。
中國民營企業家不僅致力于打造更高質量的產品,還追求給客戶更高效、貼心的服務。
在位于中國長三角地區的銅陵市,樂凱特科技銅陵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志剛倡導“又好又快為客戶提供滿意產品”的經營理念。2024年當一家海外客戶為拓展印度市場急需一批電路板時,沈志剛和團隊協調上下游供應鏈,想盡辦法克服產能瓶頸,不僅高質量完成這筆“急單”,還提前時間交付,為客戶節省了制造時間,也為自己贏得了口碑。
正是這種對質量和服務的自我嚴格要求,樂凱特科技成立11年來,客戶已經覆蓋韓國、越南、印度、墨西哥、美國等國家和地區,2024年出口額增長約20%。
中國民營企業“出海”在全球吹起更強勁的“綠色之風”。在2024年德國腓特烈斯哈芬通用航展中,銳恩飛機工業(浙江)有限公司的新能源陸上雙座飛機成為航展表演機中一員,吸引了全球客商的目光。“我們將‘中國造’的綠色理念帶向歐洲,這不僅是對全球節能減排的積極回應,也是對未來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探索。”銳恩飛機工業董事長石紅介紹。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外貿企業活躍度不斷提升,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24.33萬億元,增長8.8%,占中國外貿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5.5%。2025年前兩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3.69萬億元,同比增長2%,占同期中國外貿總值的56.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王宏禹認為,在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中國始終以堅定不移的開放姿態,為世界經濟注入確定性。近年中國民營企業“出海”步伐加快,不僅為海外市場提供更多選擇,為穩定全球供應鏈作出東方貢獻,也持續擴大了中國制造的品牌影響力。
科技創新貢獻中國智慧
3月15日,越南蓮花集團閥門事業部一行8人來到合作伙伴銅陵天海流體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在此開啟為期兩周的技術培訓,學習內容包括如何使用先進設備、組裝測試、噴涂工藝,以及“下道工序檢測上道工序”的全員品控理念。
天海流體主營閥門、水泵及泵閥配件,產品出口至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以歐洲為主,2024年出口經營收入約2000萬美元。
天海流體董事長趙敏十分看重以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在公司加工生產車間,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代替人力生產:自主研發的數字化檢測裝配流水線,人力節省一半;在表面處理環節,將傳統的人工噴塑改為自動化浸塑后,效率提升4倍,且噴涂效果更加均勻。“以前生產是靠工人手藝,會因為工人身材高低、力量大小、情緒變化而導致品質的不穩定,如今靠先進的設備、數字化技術,不僅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也確保了產品質量的一致性。”趙敏說。
和許多中國民營企業家一樣,趙敏不僅重視既有產品的性能優化和降本增效,還時刻保持危機感和進取心,持續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發新產品,今年公司新開發的超大口徑蝶閥系列、高性能控制閥系列即將投放全球市場。“中國民企的發展,沒有靠掠奪和壟斷來實現強大,而是靠勤奮和創新。”趙敏說。
從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到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正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共識。在安徽華興車輛有限公司總經理惠光玉的眼里,連車上的一個螺絲釘都有靠技術優化到極致的空間。
華興車輛主要生產側翻半掛車,產品賣點在于,通過不斷研發新技術實現輕量化。以全球常用車軸為例,一般一個車軸350公斤,華興車輛通過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配件,可以優化到285公斤,每個車軸減輕65公斤,對于一個半掛車而言,三個車軸可以減輕195公斤,這意味著在總重限值不變的情況下,能夠承載更多的貨物,從而提高運輸效率和經濟性。
這種極致輕量化的技術,為華興車輛吸引了全球客戶目光,不僅近年在中國保持側翻半掛車銷量第一的成績,還引起國外代理商的注意,不少國外代理商主動發來招標函,甚至提前“貼心”翻譯成中文。
“半掛車產量2023年是6000余臺,2024年增長到1萬臺,今年預計能達到1.3萬臺。”惠光玉說,當前生產線24小時不停工在趕生產,都忙不過來,目前正在抓緊建設二期項目,全力保障海外客戶的訂單需求。
王宏禹分析說,中國民營企業數量龐大、靈活性高,當技術創新成果疊加中國齊備完善的制造優勢、規模巨大的市場優勢,新質生產力加速匯聚,為推動全球行業進步作出貢獻。
以近年全球發展迅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其中大量技術革新就源自中國企業。位于皖南山區的寧國市是一座因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而聞名海內外的山城。總部在此的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生產研發基地,積極研發新技術、新材料。
中鼎股份董事長夏迎松說,中國制造商充分利用市場規模大、產品類型多等優勢驗證汽車零部件的適配性、穩定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取得技術創新,并向海外輸出。
他結合企業經歷舉例說,由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對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在引進國外傳統塑料材質密封件時,經過市場驗證改由金屬材質生產,成功避免高溫條件下塑料變形造成的風險。諸如此類由新能源汽車需求提高所帶來的技術革新層出不窮,為全球汽車產業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
作為外貿“主力軍”,中國民營企業創新實力持續顯現。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5年前2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高技術產品6240億元,占同類產品進出口總值的49.3%。
“全球合伙人”攜手拓市場
在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企業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內有一間“國際會客廳”。該公司近百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外籍員工與合作伙伴們每年都會匯聚于此,彼此間不僅商討國際市場發展,更相互交流促進了解。“跨文化間的交流能夠帶來更多的合作。”陽光電源德國籍員工多米尼克表示,共同的企業發展目標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們凝聚在一起,這讓他感覺非常好。
在英國,陽光電源與英國Fidra Energy成功簽署4.4吉瓦時儲能合作協議,將助力英國建成兩座標桿獨立儲能電站,投運后預計可為約110萬戶英國家庭供電;在智利,陽光電源與拉美最大獨立發電商之一Atlas Renewable Energy達成供貨協議,旨在有效解決智利北部限電問題,增強地區能源可靠性;在阿曼,陽光氫能與印度ACME集團成功簽署供貨合同,成為中標阿曼320兆瓦綠色合成氨項目水電解制氫系統最大份額的企業,這標志著雙方在中東綠色能源項目上的深度合作正式起步。近年來,這家中國民營新能源企業的全球員工以及合作伙伴遍布全球。
開放合作是歷史的潮流,中國民營企業順應大勢、主動作為。今年新春佳節后不久,在斯洛伐克總理府外,一臺來自中國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移動充電車吸引了眾多目光,該公司的歐洲區高管正在向斯洛伐克總理羅貝爾特·菲佐現場演示移動智能充電服務。
2024年底,羅貝爾特·菲佐在訪問中國時曾到訪國軒高科,專門考察了該企業的生產發展情況以及全球業務布局。他表示,國軒高科在斯洛伐克的項目落地是該國歷史上最大的投資之一,他相信這一項目的順利實施,將為未來更多中國投資者進入斯洛伐克提供信心和示范。
此外,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投資國軒高科,擁有其約25%的股份,雙方結成“全球合伙人”。從整車制造到電池生產,這家德國老牌車企正與這家中國民企共同建立起一個從研發、生產、銷售到服務的完整價值鏈。雙方專門成立聯合項目團隊,主攻標準電芯研發和制造。
從合作發展到合伙經營、從開拓市場到聯合研發,攜手并行正在成為中國民企與全球伙伴共同成長的關鍵詞。3月7日,在德國明斯特市,蔚來汽車和巴斯夫涂料簽署了一項協議,雙方將在車身涂料的色彩設計、數字化解決方案等在內多個領域開展聯合新的合作,推動新型涂層材料與技術的開發應用。巴斯夫涂料總裁烏塔·霍爾岑坎普表示,雙方將進行共同探索創新技術,這種合作將推動涂料技術在電動汽車上的未來應用。
“我們和日本大金公司合作開展了產品開發,這不僅為雙方合作奠定更好的基礎,也為雙方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增添競爭力。”程蕊說,他們和大金進行長時間的技術交流和探討,不僅自身的研發能力得到更好提升,也開發出更加符合大金公司的需求的新產品,實現雙贏。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