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等6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規范公立醫療機構預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公立醫療機構自3月31日起全面停止收取門診預交金,自6月30日起降低住院預交金額度。這是我國醫療服務領域的一次重大改革。
取消門診預交金和降低住院預交金,既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也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上世紀80年代,醫療信息化程度不高,為了減少患者排隊次數、縮短繳費等候時間,醫療機構相繼設立了住院預交金和門診預交金,但也帶來患者墊資壓力較大等問題。隨著醫改的深入,我國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面不斷擴大,醫保報銷大大減少了患者自付比例,繳費方式也更加便捷多元,預交金制度已經不適合如今的實際情況。
取消門診預交金和降低住院預交金,將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讓患者看病更便捷。取消門診預交金,讓患者在門診就醫時能夠更加自由地選擇支付方式,更加從容地安排就醫;降低住院預交金額度則直接降低了患者住院的資金門檻,讓患者無需再為籌措高額的預交金而發愁,方便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與過去多退少補的方式相比,更加合理,可以減輕患者經濟壓力。
從醫療機構角度看,取消門診預交金和降低住院預交金,可能會對其資金流轉產生一定影響,帶來墊資壓力大等問題。這需要醫保、財政等部門同步提高醫保資金清算結算效率,加快支付方式改革,防止醫院因墊付費用過多影響正常運轉。同時,醫療機構要優化醫院內部運營管理機制,提高運營效率和財務管理水平,避免過去依賴預交金維系現金流的運營模式。還要鼓勵探索基于個人征信的信用就醫模式,在實際花費超過同病種個人自付平均水平的情況下,防止惡意欠費。
取消門診預交金和降低住院預交金,體現了民生溫度。期待相關政策實施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要求落實到位,增強群眾對醫療體系的信任感和滿意度。醫療機構也需要多措并舉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持續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務,讓群眾切實享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