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當好央企“護航員” 為經濟發展注入期貨力量

2025-03-31 15:52:49 作者:鄔夢雯

3月24日至28日,鄭商所主辦的央企金融衍生業務培訓班(第7期)在國務院國資委下屬事業單位中國大連經理學院舉辦,來自中石化、中建材、中糧集團等10余家中央企業,以及廈門國貿、物產中大、廣東天禾等10家地方國企的50余名業務骨干齊聚一堂,系統學習了金融衍生品業務監管政策、期貨市場法治化建設及風險防控實踐等課程。據了解,該培訓既是國務院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規范參與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重要舉措,也是期貨市場持續深化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實體經濟穩健發展的重要實踐。

監管體系升級 護航央企風險管理

近年來,隨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我國實體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敞口不斷擴大。央企、國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風險管理能力直接影響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國資委自2020年起密集出臺政策文件,構建覆蓋業務準入、風險管控、合規操作的金融衍生業務監管框架。

培訓首日,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系統梳理了我國金融衍生業務監管理念的演進歷程,重點宣貫了2020年《關于切實加強金融衍生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發財評規〔2020〕8號,下稱8號文)和2021年《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衍生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發財評規〔2021〕17號,下稱17號文)的核心要義。

隨著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其利用金融衍生業務套保的需求增多,業務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變化。與此同時,監管中發現部分央企在開展期貨業務時存在持倉規模超規定、交易品種與主業無關等問題。基于此,8號文對原有金融衍生業務監管制度進行了整合、修訂。作為我國金融衍生業務監管的綱領性文件,8號文確立了“堅持從嚴管控,堅持套期保值,堅持風險可控”的總體原則,嚴把“入口關”“規模關”“操作關”,進一步明確各級主體責任,進一步明晰業務原則,進一步規范操作流程,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指導企業建立“嚴格管控、規范操作、風險可控”的金融衍生業務監管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衍生業務促進企業平穩運行的作用。17號文則是進一步細化了持倉規模、保證金監控、信息系統建設等操作規范,與8號文形成了“原則+細則”的政策閉環。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培訓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次對外系統解讀貿易“十不準”規定。據了解,貿易“十不準”是國務院國資委為規范央企貿易管理,嚴禁各類虛假貿易而提出的具體要求。該規定針對企業貿易業務中可能出現的融資性貿易、空轉、走單等風險行為劃出紅線,強調回歸服務實體經濟。

業內人士表示,貿易“十不準”與金融衍生業務監管形成政策協同,既防止脫離實體的投機行為,又鼓勵基于真實需求的套保創新,為央企參與期貨市場提供了清晰指引。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期貨市場經過三十余年發展,已上市了涵蓋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等領域的146個期貨期權品種,交易量和成交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前列。但相較國際同行,我國實體企業在運用衍生工具管理風險方面仍存在參與度不足、專業能力欠缺等問題。為此,近年來監管部門與交易所持續加大市場培育力度。

證監會期貨司在此次培訓中以《期貨市場發展情況與規范化建設》為題,深入分析了期貨市場法治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

機制創新 多方協同培育風險管理生態

央企和地方國企參與期貨市場不斷深化,離不開監管機構、交易所、行業協會的協同發力。自2020年10月鄭商所聯合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啟動首期央企培訓以來,已形成“政策引導—專業培訓—實踐支持”的全鏈條培育機制。

據了解,本次培訓出現兩大新趨勢:一是覆蓋對象從央企向地方國企擴展,廣東天禾等區域龍頭企業的加入,標志著風險管理意識向產業鏈中下游滲透;二是課程設計從政策解讀向兼顧實操技能轉變,新增期貨會計處理、套保效果評估等實務模塊。

當下,央企參與期貨市場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本次培訓也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方面,堅決杜絕脫離實貨的投機交易,嚴守合規底線;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專業化交易團隊,完善內部管控流程,真正將期貨工具融入產業鏈運營中。

參會企業代表普遍表示,此次培訓可以幫助企業研判當前形勢,更好地把握未來的工作方向。其中,監管政策方面,學習到了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的相關規定,以及規范央企貿易管理、嚴禁各類虛假貿易等相關政策,對市場一線的監管要點有了清晰的理解;金融衍生品理論方面,企業對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基礎知識,以及其功能作用與風險管理理念有了深入學習,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金融衍生品市場產品,以及各類衍生工具的應用場景;企業實踐方面,培訓通過解析企業衍生品業務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建設,以及套期會計和金融科技在衍生品行業的前沿應用等實操內容,分享了企業利用商品類衍生工具的典型模式與經驗,切實幫助企業提升利用衍生工具的能力和水平。

當前,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頻繁,央企作為國民經濟“穩定器”,肩負著保障能源資源安全、暢通產業鏈供應鏈的重任。通過期貨市場鎖定成本、穩定預期,不僅是企業穩健經營的內在需求,更是服務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

(來源:期貨日報網)

責任編輯:劉明月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