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蘋果種植區域廣泛,在陜西、甘肅等部分蘋果主產區,蘋果產業收入占當地縣域經濟收入一半以上,是毫無疑問的支柱產業。然而,霜凍雹災、豐產不豐收等問題長期阻礙著農戶致富的腳步。“保險+期貨”的推廣發展,為上述問題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據了解,多年來期貨從業人員通過“保險+期貨”呵護果農、服務“三農”。黃陵縣位于革命圣地延安南端,當地自然地理環境十分適合種植蘋果,被列為“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農民收入中的85%來源于果業。然而,受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發及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豐產不豐收現象長期困擾著當地果農,嚴重制約了當地產業發展。
針對上述痛點,鄭商所在多年試點基礎上將蘋果“保險+期貨”價格險升級,研發出蘋果“保險+期貨”收入險,于2021年聯合長江期貨在黃陵縣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此舉是全國首單蘋果“保險+期貨”收入險試點項目。
長江產業金融服務(武漢)有限公司郭莉表示,在鄭商所的持續支持和指導下,黃陵縣蘋果“保險+期貨”收入險試點工作已連續開展三年,相較于傳統的價格險,收入險將保障范圍擴展至產量和價格雙重維度,通過延長保障期限,覆蓋蘋果關鍵生長周期,并創新建立產量監測體系。2021—2023年已完結的項目共計承保近2.8萬畝、約4.17萬噸蘋果,覆蓋農戶近3200戶次,保障貨值金額達3.1億余元,實現賠付近1320萬元。
為了破解農戶參保資金難題,陜西積極探索并實施了“交易所+財政+金融機構+農戶”的多元合作模式。2023年,五礦期貨推動實施白水縣蘋果“新農提升計劃”。該項目參保農戶僅需承擔小額保費,剩余部分由鄭商所及省、市、縣三級財政共同承擔,極大地減輕了農戶的經濟壓力,拓寬了“保險+期貨”試點的覆蓋范圍。
五礦期貨不僅圓滿完成了該項目,其間還舉辦了多場“保險+期貨”專題研討會,向當地企業人員、合作社社員普及期貨衍生品知識、培養風險管理理念。
不僅是種植戶,期貨衍生工具對貿易商、產業企業等其他蘋果產業主體穩定生產經營同樣有效。
2023年秋,來到延安市寶塔區柳林鎮進行調研的光大期貨研究團隊,遇到了一位滿臉愁容的蘋果收購商,他正發愁當年的蘋果收購量。經過光大期貨團隊深入講解期貨知識后,這位蘋果收購商躍躍欲試,對光大期貨團隊說:“我今年想收七八十萬斤蘋果,但也確實怕。我以前沒接觸過期貨,不敢做太多,先少做點試試水吧。” 于是,在光大期貨團隊的建議下,他用收購量的三分之一作為初次參與期貨套保的數量,約26萬斤,折合期貨持倉是13手。
正是這次嘗試,讓他在2023年國慶假期后蘋果價格走跌的情況下,不僅放心收購了75萬斤新果,而且通過期貨市場的對沖,成功抵御了市場風險。2024年1月面對未銷庫存,主動找上光大期貨團隊,在他們的建議下嘗試了蘋果期權,以收取權利金的方式彌補蘋果價格下跌風險。在他眼里,自己卻像是“賣了一份保險,還能通過收保費賺錢”。
在當地政府、交易所、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等多方主體的努力下,蘋果產業對期貨工具的運用日益靈活,不局限于服務單個合作社、產業企業,而是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賦予新能量。
以蘋果種植收入占全縣農村居民人均收入70%的靜寧縣為例,銀河期貨在鄭商所支持下,自2018年以來連續六年主導實施該縣的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持續擴大蘋果“保險+期貨”覆蓋面積,聯合縣政府探索建立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聯動機制,形成了“新植建園階段產業獎補保產業開發、種植生產階段政策性農業保險防自然災害、上市銷售階段期貨價格保險促產業增收”的全產業鏈風險防范保障體系。靜寧縣在此基礎上,創新果園經營管理模式,構建蘋果產業發展聯合體,創建創業園、就業園、托管園、合作園四類果園6.6萬畝,實施果園提質增效工程13.8萬畝。
隨著“保險+期貨”模式的推廣和被認可,“按照期貨交割標準種蘋果”在靜寧縣成為廣泛共識。引導靜寧縣蘋果現貨市場更加重視標準化分級,促進蘋果產業更加重視提高種植管理和標準化生產水平。后續,該地相繼建成綠色果品認證基地50萬畝、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基地1萬畝和出口基地18.4萬畝,果品商品率和優果率分別達到95%和75%,形成了園區集約發展、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社組織帶動、大戶示范的現代果業發展模式。
“小”蘋果“大”產業,蘋果期貨衍生品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充分發揮了金融助農的功能,逐漸走進蘋果從業人員心中,讓蘋果成為鄉親們的“致富果”和“幸福果”,助力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