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債市出現震蕩。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中證全債指數近3月漲跌幅為-0.7466%,引發銀行理財業務相應調整。一方面,受債券收益率下行影響,部分純債基固收類產品或短期固收類產品年化收益率跌破2%;另一方面,為幫助投資者合理設置預期,理財公司密集下調旗下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部分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限跌破2%,個別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調幅度超200bp。
普益標準研究員張翹楚認為,近期受資金面緊平衡、權益市場回暖、經濟利好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債市交易情緒受到一定壓制,債市持續調整并進入下行區間,以債券為主要持倉資產的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同步下降。
為避免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與業績比較基準偏離過大,多家理財公司下調業績比較基準。比如,因投資市場環境變化,自3月25日起,“中郵理財郵銀財富鴻元兩年定開21號(行業精選)人民幣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由4.20%-5.20%調整為1.70%-3.50%。
某股份行理財經理指出,近年來,理財產品管理運營更加規范,實際收益率更順應市場波動,業績比較基準的及時調整能更清晰準確地反映市場變化,幫助投資者調整收益預期。
盡管受債市盤整影響,銀行理財的實際收益率與展示業績都有所回調,但一個積極的信號是,2025年2月以來,理財凈值回撤始終控制在3bp以內,這可能與此前理財平滑信托儲備的浮盈在債市調整期釋放來托底產品凈值有關。
華創證券固收團隊認為,近年來,銀行理財增加委外規模,通過信托平滑機制、預防性贖回基金等方式管理凈值,凈值回撤控制能力顯著提高,2023年以來的贖回潮理財凈值跌幅均在10bp以內。2024年,理財委外買債迅速擴容,或通過信托儲備浮盈收益。近期盡管債市發生較大調整,但平滑信托儲備的浮盈可能在加速釋放。
因此,本次債市回調背景下,銀行理財市場贖回壓力并不顯著。張翹楚指出,目前理財市場暫未出現大規模贖回情況。在類似的債市回調周期中,以債券為主要投資資產的銀行理財規模整體受到一定影響,部分資金流向其他市場。對于風險偏好相對較低的投資者,出于對資金穩定性和安全性的需求,會將部分理財資金投向銀行存款、大額存單以及貨幣基金等低風險資產;對于部分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由于在類似周期中,利好政策帶動下股市通常表現較好,其資金則會轉向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權益類資產等。整體來看,本輪由資金面和權益市場回暖主導的債市調整并不具備趨勢性,在后續全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資金面大概率回歸穩健寬松態勢,疊加市場仍具一定的避險情緒,債市長期利好邏輯尚未發生改變。
華西證券宏觀固收團隊預計,債市持續調整的時間窗口已經不大,10年、30年國債活躍券大概率在1.80%、2.00%附近二次筑頂。收益率從高位修復的速度可能仍受資金利率制約,不排除持續高位震蕩直至向下突破。不過,今年市場可能與去年明顯不同,一是波動更大,二是下行修復速度受政策限制可能更快。
普益標準研究員黃詩慧建議,短期來看,如果債市調整持續、市場利率上升預期較強,且投資者對風險較為敏感,可適當減少以債券為底層資產的產品配置,以降低潛在風險;從長期來看,債市仍具有穩定收益和避險功能,投資者不應完全避開以債券為底層資產的產品,而應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需求合理配置。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