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首次借款再疊加專屬優惠券,年利率可低至2.49%,最高額度20萬元”,寧波銀行寧來花一位客戶經理告訴銀柿財經,這是目前消費貸市場的最低利率。
“寧來花”是寧波銀行旗下的消費貸產品,這幾年來在消費貸市場發展較快。針對新用戶在3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首次借款,寧波銀行均能給出2.68%的年利率,在宣傳時還標出了“必得”字樣。
在金融多舉措支持提振消費的背景下,近期一些銀行繼續下調消費貸利率,拓展客戶的同時,也響應了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提出的合理提高消費貸額度、降低利率、延長期限的要求。
除了寧波銀行外,北京銀行旗下的消費貸產品“消費京e貸”的利率也降到了目前市場最低區間,疊加限時優惠券后,利率可降至2.5%。
今年3月初,江蘇銀行旗下消費貸產品針對新客戶給出了2.58%的年利率,最高額度100萬元,最長3年期,當時也宣稱“市場最低利率”。
僅僅半個月過后,銀行消費貸產品的市場利率再度下降。
01.消費貸價格戰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是當前消費貸產品在利率競爭方面的直觀體現。
對各大商業銀行來說,要爭搶消費貸客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利率。招商銀行(600036.SH)一位客戶經理表示,“卷利率就是最好的武器”。目前該行“閃電貸”產品在疊加優惠券后,年利率最低可至2.58%,相比2月份時的最低報價利率下調了10個基點。
一位招商銀行消費貸用戶告訴銀柿財經,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利率有明顯下降,去年6月份申請的一筆消費貸利率為3%,不到一年時間降幅達到42個基點。
招商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是這一輪消費貸價格戰中表現較為突出的銀行。其他如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等也在爭搶市場,但利率要稍高一些。平安銀行的消費貸利率最低為2.7%,額度100萬元;興業銀行相關產品的年利率最低為2.78%。
相比上述股份行和城商行,國有大行在消費貸市場的投入力度相對要弱一些,雖然利率也有下降,跌破了“3”字頭,但降幅有限。
目前建設銀行的消費貸產品最低年化利率為2.85%;郵儲銀行給出的限時最低利率為2.78%;中國銀行相關產品的最低利率為2.85%。此前這些大行的消費貸產品利率均在3%以上。
當前消費貸市場已成為銀行重點拓展的業務領域,在監管機構鼓勵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下,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今后消費貸利率仍然有下降的空間。
從去年開始,消費貸市場的平均利率已呈現出逐步下降趨勢。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2024年12月,全國性銀行線上消費貸平均最低可執行利率為3.08%,環比下降1個基點,同比下降28個基點;今年2月,消費貸平均最低可執行利率下降至2.91%。相比去年底,又降了17個基點,比央行公布的1年期LPR還低19個基點。
據銀柿財經觀察,目前利率降至“3”字頭以下的這些銀行消費貸產品,大部分最高額為20萬元,少數幾家能達到100萬元,但需要客戶去銀行柜臺面簽,在貸款期限上,普遍為3年,少數可以延長至5年。
“利率持續下行、期限延長,對部分消費者來說能夠降低還款壓力,也能提升消費能力,加入到國家提振消費的行動中。”上述招商銀行客戶經理稱。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消費貸利率下降,對消費者來說是有利的,銀行通過降低利率的方式能滿足居民釋放消費的需求,也能獲取更多穩定優質客戶,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利潤端的壓力。
02.消費者如何選擇
消費貸利率越低,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利好,但也需要防范風險,通過正規渠道辦理,還要避免非理性過度負債。
招商銀行一位信貸經理告訴銀柿財經,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借貸寶、人人信等網上平臺存在通過“電子簽”放高利貸事件后,最近客戶對銀行的消費貸產品信賴度顯然更高,對于風險、合同保護意識也更強了。
“有消費貸需求的客戶,還是要通過銀行官方渠道,如對接熟悉的客戶經理,銀行App或官方小程序辦理,通過第三方不知名平臺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也會遭遇套路貸等行為。”這位信貸經理表示。
目前大多數銀行都有信用貸產品,且處于重點推廣階段。從客戶的角度看,除了考慮最直接的利率高低外,也會參考各家銀行能否持續優化產品,提供良好的服務體驗。
在國家大力提振消費的背景下,消費者也要避免過度使用信用貸產品,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額信貸等其他信貸服務,堅持量入為出的消費觀。
多家銀行的信貸經理也表示,如客戶的消費貸產品逾期,也將會納入個人征信報告,客戶日后在銀行辦理其他貸款業務都會受到影響。
如果客戶在后續還款時遇到困難,目前各家銀行并無太寬松的豁免條件。據銀柿財經了解,廣發銀行針對信用貸客戶,每月固定還款日如有壓力,可以有三個工作日的寬限期,如逾期將被提醒;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等針對客戶到期的貸款,均沒有直接“續貸”的方案,都需要在到期前還清借款,然后可以繼續借貸。
周茂華建議,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不僅要認真仔細分析消費貸條款信息,做到明明白白消費,也要在享受信用貸產品帶來便捷的同時,綜合考慮個人收入的可持續性和日后還款能力,避免過度消費。
03.個人貸款風險增加
站在銀行的角度,也會綜合考慮客戶的個人信貸資格,如以前有違約行為或是頻繁使用信用貸,存在“以貸養貸”的行為,一般銀行也會從風險防控方面拒絕放貸。
上述招商銀行信貸經理表示,銀行考量信用貸客戶,最看重的是過往是否有逾期記錄,一些客戶由于個人征信問題,在各家銀行基本都無法再貸款,所以才會選擇利息高、風險大的第三方平臺。
“銀行對于客戶的信用貸用途也在加強監督,尤其防范跨市場套利現象,如客戶將低利率的消費貸款,違規用于買房,投資股市、證券等監管嚴格限制的領域。”這位信貸經理表示。
銀行雖然重視消費貸業務,但各家內部也面臨不良率考核、風控和個貸不良資產增加的壓力。
作為今年首家披露2024年年報的平安銀行,其個人貸款不良率呈現上升,2024年底為1.39%,較2023年末提升0.02個百分點。截止去年末,其個人貸款不良余額達到245.64億元,占到該行不良貸款總余額的68.3%。
江蘇銀行在3月初將4筆個人不良貸款打包甩賣,貸款總金額合計70.88億元,但出售起始價僅3.47億元,相當于打0.5折。這些不良貸款全部來源于包括個人房貸、消費貸在內的個人貸款產品。從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江蘇銀行的個人貸款不良率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平安銀行一位信貸經理認為,隨著這幾年銀行在個人消費貸領域的持續投入,相應的風險和隱患會逐漸暴露,今年一些銀行的不良貸款清收可能會增加個人貸款業務,銀行掛牌轉讓此前累積的個人不良貸款也將增加。
(來源: 銀柿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