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書展,紙頁間的文明交響

2025-03-19 10:33:09

2025年倫敦書展近日在倫敦奧林匹亞展覽中心開幕。圖為參展者在英國倫敦書展上參觀。李 穎攝

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舉行的“二月書展”上,人們閱覽書籍。哈比卜·拉赫曼攝(新華社發)

當“出版業是否會走向消亡”這一話題在數字化浪潮中被反復提及,2025年倫敦書展卻以另一種姿態對此作出回應:讀者與全球1000多家出版機構、3萬多名出版界人士擠滿倫敦奧林匹亞展覽中心,展區洽談聲與講座區掌聲交織,構成一曲跨越語言與文化的交響樂。這場盛會不僅展現了書籍的生命力,更揭示了出版業在文明互鑒中的獨特價值——既記錄歷史,也對話未來。

在中國展區“向世界說明中國”的標語下,4000余種圖書鋪陳出當代中國的發展圖景:既有闡釋中國治理之道的著作,也有科技前沿成果的展現。常年穿梭于北京與倫敦書展的英國出版商格林·瓊斯,發現中國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業書籍正成為西方讀者的“知識剛需”。中國人文敘事也吸引了眾多讀者駐足。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原上草:喬治·何克的故事》,通過收錄英國記者何克支持中國抗戰的家書與報道,讓歷史細節成為中英友誼的鮮活注腳。

書展上,中國文化并非“單向輸出”,而是與外國文化“雙向對話”。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的跨時空相遇成為焦點:《牡丹亭》詩體英譯本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譯本同臺展出,手稿與影像交織,呈現東西方對人性與愛情的共通詮釋。這種以經典互譯促文明共鳴的模式,恰如展會上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踐行的理念——通過學術出版搭建文明對話的橋梁。

文學翻譯的普及,讓文明交流能夠真正觸達個體。中國作家劉震云的作品以30余種語言版本,將河南鄉村的悲歡帶入國際視野。倫敦書展“文學翻譯中心”的作者見面會上,劉震云與漢學家妮基·哈曼(中文名韓斌)的對話吸引了大批觀眾,有些觀眾語言不通,頻頻舉起手機記錄翻譯后的發言片段——這種場景印證了翻譯的價值所在: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情感的傳遞、價值的共鳴。

在“快閱讀、短閱讀”時代,倫敦書展依然堅守“長閱讀、深閱讀”傳統。無論在哪個國家,無論在哪個年代,人們通過深度閱讀獲取知識、充盈精神的文化傳統從未改變。

展會期間,筆者漫步倫敦街頭,從“水石”這樣的連鎖品牌書店到唐人街的光華書店,都各具特色、讀者絡繹不絕。地鐵、街頭、公園,無論有無手機信號,總有人捧書沉浸閱讀。即便在以“Z世代”為主、熱點不斷的TikTok平臺,“#BookTok”等閱讀分享話題亦長盛不衰。

數字技術重塑信息傳播方式的今天,書籍仍以易獲取、易保存、權威性強的特質穩居文明載體的重要地位。面對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引發的虛假信息泛濫,出版業正承擔起雙重使命:既要通過嚴謹的內容審核維護知識可信度,堅守信息“守門人”使命,又要借力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翻譯與傳播效率,履行好“傳承人”職責。在社會高速發展、國際交流日益緊密的背景下,這種傳統與創新的平衡,使得出版業及書籍在促進文明互鑒、消弭文化誤解方面展現出獨特價值。

從倫敦書展涌動的人流可以看到,在算法編織的“信息繭房”與地緣沖突的“政治裂痕”中,書籍仍是文明互鑒最可靠的橋梁。書籍承載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慢速、深度的思考方式——正如簡牘羊皮卷流傳千年,今天的出版業亦在以紙頁與文字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書寫著人類共同的故事。(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周刊編輯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