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簡化入境免簽外國自然人注冊公司手續,外資企業落地時間從過去的2個至3個月縮短至最快1天。這一舉措體現了地方政府部門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效率的決心,也是推動更高水平開放新格局的積極探索。
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外資企業在吸納就業、穩定出口、促進產業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黨和國家更加重視吸引和利用外資,致力于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在這一背景下,北京通過簡化外資企業注冊流程,縮短審批時間、減少公證程序、拓展線上身份認證渠道,使外資企業更快進入市場,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實際經營中,進而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在采訪過程中,許多在華外企表達過類似感受:地方政府不遺余力地滿足市場需求,對企業的運營狀況、困難與問題了如指掌,為企業長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外資企業更好發展。在全球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增強吸引力、提供更優質的營商環境,是擺在政府部門面前的長期課題。僅僅縮短注冊時間還不夠,真正決定外資企業去留的,是更全面、更穩定的政策環境。許多長期深耕中國市場的外資投資者不僅關注地方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更關注投資目的地的長期發展環境,助力企業從“在中國制造”向“在中國創造”轉型。知識產權保護、資金跨境流動便利度、政策透明度等,都是外資企業考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地方政府不僅要關注企業落地的“準入”階段,更要在“發展”階段提供全周期服務,確保企業在中國市場長期扎根、持續壯大,在推動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要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不僅要求政策制定者拿出更務實、更精準的改革措施,也要求各地政府不斷優化服務細節,在細微之處見真章。從北京市此次改革實踐中可以看出,通過技術賦能、流程再造,政務服務可以朝著更智慧、更高效的方向發展。未來,要堅持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的確定性,才能在全球產業競爭中贏得更多主動權,讓“投資中國”成為全球共識。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