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國之基石”,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
“當今世界,能源問題是各國國家安全的優先領域,抓住能源就抓住了國家發展和安全戰略的牛鼻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論述一語道破:誰掌握了能源,誰就可能掌握發展空間,必須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回溯能源發展史,全球能源發展大致經歷了“柴薪時代”“煤炭與蒸汽機時代”“石油與內燃機時代”三大轉變。如今,“新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也正在興起與演變。
能源關乎人類文明形態的演進,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在這場關乎文明形態變革的征程中,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重塑全球競爭優勢的關鍵落子。
能源關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是決定國家長遠發展的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緊扣時代命題,中國新能源產業以“追風逐電”之勢,在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綠色低碳領域不斷創新突破,實現了從后起到追趕再到全球引領的跨越。
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與“十五五”謀篇之年,“引領全球能源轉型”成為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共商國是的重要議題。“為中國企業爭取更公平的競爭環境”“鞏固我國新能源產業主導權”……全國兩會期間,針對我國新能源行業面臨部分西方發達國家打壓與遏制這一情況,多位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泱泱大國,豈容小覷。越是風高浪急,越要破浪前行。佇立新的歷史坐標,須高度警醒:唯有依靠自主創新,在關鍵領域搶占主導權,才能在能源變革中抓住“制勝之要”。代表委員的建議與呼聲,讓大家看到了中國新能源行業自強奮進的勃勃雄心。
面對歐盟“碳關稅”等貿易壁壘,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加大政策驅動力度,推動中國“新三樣”全產業鏈集體“走出去”,并構建由中國主導的供應鏈ESG審核標準體系,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標準”的跨越。
面對當前多數大宗商品“東方交易、西方定價、美元計價、期貨基準”的市場格局,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建議,支持廣州加快建設綠色商品全球定價中心,支持綠色商品期貨在廣州期貨交易所加快上市,提升我國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
我國雖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費大國和貿易大國,卻“大而不強”。因此,提升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管理風險及配置資源等功能,在發揮價格影響力及構建全球商品定價中心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比如,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酸鋰消費國和主要生產國,在國際鋰原料市場上缺乏話語權。國外礦產巨頭通過高價拍賣、炒作等手段,攫取國內原材料加工、電池制造和整車生產環節的大部分利潤,也間接影響到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和海外市場拓展。碳酸鋰期貨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后,我國鋰電產業的定價話語權逐步增強,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下游新能源企業通過參與期貨市場,能夠最大限度地對沖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縱觀全球市場,區域性的定價中心對提升商品國際價格影響力意義非凡。比如,芝加哥、紐約和倫敦分別是市場公認的農產品、原油和金屬的全球定價中心。這些地區依托成熟的期貨和現貨市場體系,匯聚了大量的買賣雙方,并通過透明、公開的交易流程和價格發現機制,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風向標。
隨著我國期貨市場發展,越來越多產業人士意識到,一個國家或地區,若擁有強大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影響力和成熟的商品定價中心,不僅能夠增強其在全球經濟中的話語權,還能通過期貨市場的透明度和穩定性,確保資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研發上市更多與能源新質生產力相適配的期貨品種,成為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
針對新能源發電出力不確定性會帶來電價波動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白云電器董事長胡德兆建議,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基于山東、廣東等成熟現貨市場的電力期貨品種,為經營主體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建議,推進電力期貨市場建設,加強期貨市場與現貨、中長期市場的協同,開發更符合新能源發電特點的期貨合約,建設更具綠色價值的期貨市場。
針對全國碳市場建設進一步拓展深度和廣度的需求,全國人大代表、珠海冠宇董事長徐延銘建議,加快上市碳排放權期貨,實現期現貨協同發展,推動形成多主體參與、期現結合的碳交易體系。
民之所憂,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市場要錨定實體經濟需求,持續探索豐富風險管理的工具箱。比如,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在積極推進碳排放權、電力等重大戰略品種研究,同時圍繞新能源產業鏈細分領域,持續挖掘光伏、鋰電、風電等綠色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品種,豐富和完善綠色產業原材料期貨品種體系。
2025年,是能源法實施元年,也是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的關鍵之年。期貨行業應牢牢把握時代發展的機遇,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的功能作用,走好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之路,使能源新質生產力從“春潮涌動”到“花開滿園”,為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的期貨動能。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