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AI炒股能賺錢嗎?在人工智能興起的當下,越來越多投資者嘗試跟著DeepSeek等AI工具的投資建議炒股、買基金,更有短視頻博主將相關內容制作成視頻發布。但從結果來看,有聲稱跟著AI炒股賺錢的,但也有不少投資者虧錢。與此同時,抖音也表示,部分無資質賬號聲稱可借助各種AI類工具實現所謂“高回報高收益”,甚至售賣AI炒股課程,相關言行嚴重違反了平臺規則,已對相關賬號和視頻進行了嚴格處置。有律師提醒,在國內從事證券投資咨詢需要取得相應的資質,若相關課程超出傳授AI技術的范圍,則涉嫌違規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
跟著AI炒股成績不一
在DeepSeek橫空出世之際,短視頻平臺也興起了跟著AI炒股的風,更有多位短視頻博主發布了“用DeepSeek炒股”“跟著DeepSeek炒股”“x萬塊跟著AI炒股”等視頻,還有博主將相關內容做成系列視頻,持續更新。
其中,有部分博主表示,跟著AI炒股賺錢了。例如,抖音平臺就有“大學生1.5W用DeepSeek炒股第一天,盈利423元”“1281%收益率!親測用DeepSeek炒股5步實現超高收益”等短視頻發布。
有人歡喜有人憂。如名為“小*搞錢”的博主于2月8日在抖音發布“用DeepSeek投100萬會怎樣”的視頻,該博主根據DeepSeek的投資建議,用100萬元買了股票和基金。就在3月9日,該博主再次發布“用DeepSeek投100萬虧麻了”的視頻,表示連大盤都沒跑贏,虧了10個點。
而類似跟著DeepSeek炒股虧損的情況也比比皆是,相關視頻在抖音也并不罕見。例如,“跟著DeepSeek炒股的第二天就翻車了”“謝謝AI,半個月腰斬,不想玩了88”“DeepSeek它不是神,今天跌慘了”等類似視頻也不少。
對此,有網友調侃道,用DeepSeek炒股賺錢不可取,但用其賺流量可以。據了解,部分表示跟著“AI炒股賺錢了”的視頻博主僅曬出短期收益,還有部分博主主頁介紹則是售賣AI工具服務或相關課程。如名為“**隊長講AI”的賬號就發布了“用AI輔助選股是怎樣的體驗”“大佬投資人如何用AI精準輔助選股”“天才交易員?AI輔助選股5大工具”等系列使用AI工具的視頻,并售賣“人人必修的AI實操課”課程。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主任王德怡表示,若相關個人或機構提供的課程只涉及使用AI的操作方法,不涉及具體交易的咨詢、指導或建議,目前該領域沒有限制性規定。但如果超出了傳授AI技術的范圍,還包含選股、薦股等內容,且不具備相應資質,則涉嫌違規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
據深圳證券交易所投資者教育此前發布的定義顯示,“非法推薦基金”是指無資格機構和個人向投資者或客戶等服務對象提供公募基金以及其他中國證監會認可的投資產品的投資建議,并直接或者間接獲取經濟利益的業務活動。“非法推薦股票期貨”是指無資格機構和個人向投資者或客戶提供證券期貨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等直接或間接有償咨詢服務的活動。
平臺出手整治
就在3月10日,抖音也發布了關于打擊“非法薦股”等違法證券活動的公告。抖音表示,發現有少數賬號在無相關資質情況下,聲稱可借助各種AI類工具,實現所謂“高回報高收益”,或以“推薦高效AI選股工具”“售賣AI炒股課程”為噱頭引發用戶關注,甚至對其實施詐騙等行為,并公布了多個案例。
具體來看,某些賬號在無相關資質的情況下發布視頻,聲稱借助某款AI類工具,對某只或某幾只具體股票的未來走勢進行“精準”分析預判,發布帶有誘導投資傾向的具體投資話術;或聲稱借助某款AI類工具可實現“高收益”“高回報”,如“炒股4個月賺230萬,Al真的太香了”等。個別賬號還試圖誘導用戶脫離抖音后前往第三方平臺,甚至對其實施詐騙等違法行為。
抖音表示,上述言行嚴重違反了平臺規則,平臺對相關賬號和視頻進行了嚴格處置,具體處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封禁賬號、下架視頻、收回直播和營利權限、抹除賬號不當獲取粉絲,以及清退違規賬號所屬MCN機構等。情節嚴重者,平臺將向公安機關報案。
此前在2024年10月,“抖音安全中心”微信公眾號也發布了《抖音關于打擊“非法薦股”等非法證券活動的處罰公告》,并指出:最近一個月,抖音累計治理股市相關違規賬號3600余個、違規內容15000余條。同時,平臺已針對發現的違規內容和賬號,采取了包含內容下架、資料重置、賬號禁言在內的手段進行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相關人員因此獲刑。例如,2017年7月—2023年6月,某科技公司在未獲主管部門批準情況下,向客戶推薦“DIY炒股機器人”等產品,提供具體個股買賣建議,非法經營額高達3000余萬元,實控人鐘某某涉嫌非法經營罪,于2024年12月獲刑七年九個月。據悉,所謂的機器人選股策略實際是將人的邏輯設置在程序里,本質還是一個人工薦股的過程。
那么,跟著AI炒股到底需要注意哪些風險?王德怡表示,AI是一種工具,其所分析得出的結果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充分認識到AI并非一種成熟的、可以對投資結果負責任的工具,利用AI結論進行投資決策之前,仍應作出理性判斷。目前市面上的AI工具均明示各種免責聲明,用AI工具進行分析推理的結果不會造成投資建議,投資者仍然應該就投資選擇自行承擔結果。簡言之,即炒股虧損了,AI工具提供方也不會賠錢。
華林證券資管部落董事總經理賈志也提到,AI工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并具備一定推理分析能力,可以作為投資決策參考,但不能神化其功能,投資者要依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承受意愿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品種。至于個人博主借助AI工具推薦股票甚至售賣包裝過的AI工具,可能涉嫌違法違規,投資者要保持警惕。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