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3月1日在第62個學雷鋒日到來之際,首都大中小學生學雷鋒“榜樣大思政課”活動在北京市少年宮舉行。吳軍、李峰威、李萌、劉長樂、暴曉燕擔任講述人,并被聘請為“北京市學校‘榜樣大思政課’校外輔導員”。
5位講述人,都有與雷鋒相關聯的故事。演員吳軍曾在電影中扮演雷鋒,演繹過英雄的無私與奉獻;雷鋒班原副班長李峰威在服役期間為群眾和戰友義務修鞋,退役后發起公益活動資助貧困學生,表示自己“永遠是雷鋒班的一個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李萌自愿當抽糞工人,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同為學雷鋒標兵的劉長樂是豐臺分局新發地派出所社區警務三隊副隊長,用“最美逆行”和“滿格”戰斗力,筑起轄區的保護墻;“中國好人”暴曉燕是稀有血型擁有者,不僅自己常年獻血,還帶動親人加入獻血救助隊伍。
擔當講雷鋒的重任,向學生傳遞信仰,自己首先要“心有所信”。5位講述人談自己與雷鋒的故事,延續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弘揚敬業精神,奉行做好事的長期主義,讓大中小學生再一次感受雷鋒形象的親切、體會雷鋒精神的精髓。大思政課通過影片等形式,生動展現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激勵學生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讓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讓思政課堂真正活了起來。
首都大中小學生學雷鋒“榜樣大思政課”,是北京學雷鋒活動進課堂的縮影。日前,北京唯一一所以“雷鋒”命名的學校雷鋒小學啟動“春風十里,追‘鋒’萬里”2025年學雷鋒活動。上世紀七十年代,該校大隊輔導員買到一本《雷鋒日記》,開始帶領孩子們追“雷鋒叔叔”。半個世紀以來,一批批稚嫩的孩子將自己幫助別人的經歷記錄下來,接力續寫雷鋒日記。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雷鋒精神的不斷豐富,學校里的學雷鋒活動形式也越來越多樣,“送水小隊”定期為鼓樓大街交通崗送水,表達對交警的敬意;“送愛小隊”是敬老院的常客,給老人帶去溫暖與歡樂;“雷鋒中隊”堅持照顧孤寡老人,用長久的陪伴詮釋雷鋒精神。當年輔導員播下的“種子”,經由一代代老師和學生共同培育,早已長成“參天大樹”,樂于助人也成了一校之風。首都大中小學生學雷鋒“榜樣大思政課”,何嘗不會讓雷鋒的種子在學生心底發芽,何嘗不會讓助人為樂蔚然成風。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當年雷鋒在日記里發出這樣的叩問。令人欣慰的是,從雷鋒小學的孩子,到各行各業的學雷鋒標兵;從雷鋒班的戰士,到新時代的志愿者,無數“雷鋒”化成了一滴滴水奔向大地,化成了一片片陽光照亮黑暗。雷鋒是永遠的精神坐標,無論是在大思政課堂,還是在街頭巷尾,必定有無數青少年追“鋒”不止、追光不輟。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