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國科技創新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金融行業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服務模式以及構建服務平臺,可以為從初創到成熟各個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實現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
近期,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開發更多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公募基金和相關衍生金融產品,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
期貨市場作為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產品擴容、創新服務等手段,能夠拓展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服務。此外,期貨市場憑借其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及風險規避的功能,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為構筑“科技—產業—金融”新型三角關系提供支持。
豐富科創類金融產品
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科技類金融產品作為連接技術創新與金融市場的橋梁,可幫助科技企業穩定經營,推動技術成果更高效地轉化為生產力。
為有效引導資金支持硬科技發展,近年來,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持續豐富科創ETF產品線,為科創板吸引增量資金開辟新渠道。截至2024年年底,共有38只科創板ETF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標的涵蓋多只科創板寬基、行業主題和策略指數,總規模近2500億元。
目前,科創板已形成科創50、科創100、科創200和科創綜指為代表的多層次寬基指數體系。截至2024年年底,共有13只科創板細分行業主題ETF在上交所上市,規模合計近300億元。上交所表示,將持續推動“科創板八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通過持續豐富科創板ETF產品鏈有效引導資金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金所近年來也不斷健全服務科技的金融產品體系。為提升對中小盤“專精特新”成分股的覆蓋度,中金所2022年上市中證1000股指期貨及期權,形成了覆蓋大、中、小盤股的較為完整的風險管理產品序列。市場對中證1000指數及“專精特新”成分股的關注度隨之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底,掛鉤中證1000指數的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增長至109只,規模約1378億元。掛鉤中證1000指數的場外結構化產品和私募產品數量也明顯增加,在支持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成效。此外,2019年以來,與科創板、創業板直接相關的雙創主題產品參與金融期貨市場數量持續增加,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對沖風險。
據了解,為繼續挖掘金融期貨精準服務科創發展的潛力,中金所還在探索開發更多科創產品序列,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為導向,加強科創板、創業板相關期貨期權產品的研發與業務準備工作,持續完善有關產品設計方案,推進業務及技術準備,持續豐富完善品種體系,發揮金融期貨服務科技創新發展的功能作用。
2024年6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也提出,要持續豐富科創板指數品種,完善指數編制方法,豐富科創板ETF品類及ETF期權產品,研究適時推出科創50指數期貨期權。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隨著更多科技創新主題相關的期貨期權產品上市,期貨市場服務科技型企業的空間將更大。
浙商期貨董事長胡軍表示,通過開發相關期貨品種,如科創50指數期貨及期權產品、半導體行業ETF期權、人工智能行業ETF期權,可以為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參與工具,同時為企業提供市值管理及股權激勵工具。
《實施意見》提出,開發更多科技創新主題相關期貨期權產品。在南華期貨副總經理顧松看來,這不僅有助于科技型企業穩定發展,也為期貨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隨著更多科技創新主題相關的期貨期權產品推出,期貨公司通過提供這些新產品的交易、咨詢、風險管理等服務,拓展新的業務領域,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華聞期貨首席信息官雷寧認為,未來更多科技創新主題期貨期權產品的推出,將吸引更多科技型企業參與期貨市場,提升市場活躍度和吸引力,促進市場多元化發展。同時,這也將為期貨公司帶來新的業務模式,通過開發新的交易策略、提供定制化的風險管理服務等,滿足科技型企業的多樣化需求,拓展業務領域和客戶群體。
創新期貨服務模式
全周期護航科創企業成長
除了產品創新,《實施意見》還提出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期貨公司作為服務實體企業的重要主體,在這方面大有可為。
據了解,目前,南華服務的上市公司有103家,國企813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396家。顧松介紹,這些企業涵蓋了金融機構、產業客戶、計算機和電子設備制造、化學制造、研究發展等多個領域。
“我們為這些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他說,比如為不少科技型企業提供全周期的專業外匯服務,覆蓋企業經營各個關鍵環節,包括定制匯率保值方案、定期匯率報告、定期企業路演、不定期外匯套保研討會等。根據企業的反饋,這些服務不僅幫助他們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保持了競爭力,還增強了對市場的信心。
南華期貨還為不少產品出口海外的科技型企業提供運費風險管理方面的服務。比如某科技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智能家居產品研發、銷售以及服務,旗下多個品牌產品通過亞馬遜等電商平臺銷往全球各地,面臨的主要風險是運費波動。南華期貨為他們提供集運指數期貨行情分析路演、保值方案設計等方面的服務,同時積極幫助企業對沖匯率風險。
據了解,浙商期貨也為一些科技型制造企業提供服務。“針對科技型企業研發周期長、成本敏感度高、供應鏈波動大等特點,我們打造三大專項服務體系。”胡軍說,一是筑牢價格風險“防火墻”。針對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關鍵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公司通過商品期貨、期權等工具,為企業定制套期保值方案,助力鎖定生產成本。例如,為新能源企業設計碳酸鋰價格風險管理方案,有效緩解成本波動對研發投入的影響。二是暢通產業鏈“協同紐帶”。創新推出“期貨+現貨”供應鏈金融模式,協助企業優化庫存管理、盤活存量資產,企業通過庫存保值與倉單質押結合方案,實現供應鏈資金周轉效率顯著提升,為技術迭代贏得寶貴窗口期。三是定制場外衍生品“工具箱”。開發掛鉤產業指數的場外期權產品,幫助企業平衡研發投入與市場風險;創新“含權貿易”模式,將衍生品嵌入上下游合作協議,助力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產業生態。
通過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工具,浙商期貨助力多家科技型制造企業構建起風險屏障。合作企業普遍反饋,期貨工具的運用顯著增強了經營韌性。企業通過套期保值主動管理價格波動風險,避免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動對盈利空間的侵蝕。供應鏈金融方案盤活企業存量資產,進而釋放更多資源投入核心技術攻關。同時,衍生工具助力企業與上下游建立起風險共擔機制,推動產業鏈整體穩定性提升。
在胡軍看來,《實施意見》將為期貨公司服務科技型企業模式創新帶來契機。一方面,通過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期貨公司可以持續提高自身科技水平。以浙商期貨自研的“企智匯”風險管理平臺為例,期貨公司既可以為科技企業提供個性化風險管理方案,也可以通過智能投研平臺為市場提供更加專業的投研服務。另一方面,隨著科創類新品種上市帶來新需求,期貨公司可以為科創企業提供投研、交易、風控等一攬子服務,助力科創企業精準決策,為期貨公司與科創企業之間的合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此外,基于科創企業輕資產的特點,期貨公司可以通過基差貿易、場外期權等為企業制定靈活的采購策略,降低企業采購成本,提高企業庫存管理效率。
提升服務效能
期貨公司加大技術轉型投入
在當前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期貨公司在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同時,也認識到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升級技術基礎設施,以確保能夠提供前沿、高效的服務。
華泰期貨首席信息官田江介紹,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公司積極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戰略舉措,全力向科技型、平臺化的期貨公司轉型。在客戶服務領域,華泰期貨依托數據要素的深度應用,構建了智慧華泰CRM/SCRM平臺,實現了客戶特征數據資產化沉淀、業務場景數據模型化應用、服務體系數據智能化運營,形成了從數據治理到業務賦能的完整閉環,顯著提升了客戶服務的精準度和效率。在風險管理領域,華泰期貨打造了華泰天璣平臺,為客戶提供以數據要素驅動的風險管理服務,顯著提升了公司的風險管理服務水平。
“在科技轉型方面,我們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雷寧介紹,華聞期貨通過建立專業團隊,專注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期貨領域的應用研究,公司成功開發智能化投研投顧體系、大數據風險管理系統、智能客服系統等創新產品,其中“基于大模型能力建設的智能客服平臺”榮獲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度金融科技發展三等獎。
據顧松介紹,近年來,南華期貨夯實數智化底座,積極擁抱大模型,構建差異化核心競爭力。南華第五代極速交易系統NHTD5上線后運行平穩,為客戶帶來了更加高效、穩定的交易體驗。另外,為賦能國際化戰略,公司還自主開發橫華國際CRM,實現客戶資料電子化管理。客戶數據的集中統一管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客戶資料的安全性大大提升。
圍繞“數智浙商”愿景,浙商期貨大力推動大模型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期貨業務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綜合衍生品服務開放平臺。胡軍介紹,公司構建了開放融合的數字期貨服務體系,極大地提升了服務效能和用戶體驗。自主設計研發的企業風險管理平臺“企智匯”已助力多家不同類型企業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搭建培訓體系以及提升研究效率。
展望未來,田江表示,華泰期貨智能化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是全面擁抱人工智能技術,搭建AI智能中臺。通過智能中臺整合前沿的大模型能力、數據挖掘和知識圖譜技術,實現對公司業務的各類復雜場景和用戶需求的深度理解。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