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大商所品種交割的“大年”,全年交割量917萬噸,同比上升47%;交割金額301億元,同比上升23%,雙雙創歷史新高。作為期現結合的關鍵紐帶,交割庫管理直接關系期貨市場的功能發揮與風險防控。近年來,大商所以制度優化、布局完善、能力提升、科技賦能為抓手,全面強化交割庫管理,為期貨市場穩健運行筑牢安全屏障。
制度先行,夯實全鏈條監管根基
去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七部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嚴格對期貨交割庫的資質審查,加強交割庫日常管理。
多年來,大商所不斷總結交割庫管理的實踐經驗,逐步建立起相對完整的交割庫管理制度體系,先后制定了《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管理辦法》《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資格與監督管理規定》《大連商品交易所集團交割庫資格審核、年審及現場檢查工作辦法》《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車板交割場所資格與監督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制度,從資格申請及審批、業務開展、日常管理、年度審核、等級評定等維度對交割庫管理進行了全面的規定,為加強交割庫全鏈條管理及交割庫有序開展交割業務提供了制度依據。
據了解,為保障在庫貨物安全,僅2024年大商所就完成了對271家交割庫的現場檢查和對405家交割庫的年審工作。
同時,大商所立足交割業務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不斷對相關制度進行優化。以指定交割庫等級評定工作為例,去年年底,大商所聚焦精準考核交割庫的抗風險能力、市場服務水平以及市場功能發揮成效,對《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資格與監督管理規定》中的等級評定指標進行了全面優化升級,有助于更好發揮等級評定工作對交割庫的約束激勵作用,提升交割庫管理效能。
另外,大商所還從細處著眼,不斷提升交割庫管理的“人情味”。為便利相關企業開展交割庫、車板交割場所的申報工作,2024年3月,大商所發布了指定交割庫、指定車板交割場所申請業務指引文件,對申請企業報送材料的具體要求和流程進行了明確。
布局優化,促進市場功能發揮
交割庫在保障交割品安全和交割業務有序運轉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多年來,大商所貼近現貨流通特點和產銷分布情況,不斷優化和擴大交割庫布局,促進了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
2024年,大商所共增設了87家交割庫。以生豬為例,按照“增主體、擴區域”的思路,2024年大商所共增設廣西揚翔、云南神農等4家集團交割庫(下設10家分庫)、2家已設集團交割庫的2家分庫和1家非集團交割庫,首次在廣東、福建、山西、云南、貴州設庫,累計將全國22個省份納入生豬期貨交割區域,覆蓋我國主要生豬養殖省份、約95%的養殖規模,為生豬期貨交割提供了堅實保障。
據悉,截至2024年年底,大商所22個上市品種共設立期貨交割庫581家。其中,農產品交割庫294家,工業品287家,遍布全國31個省份,覆蓋了相關品種的主要產銷區,為便利交割、保障交割安全奠定了基礎。
在優化交割庫布局的同時,大商所還注重挖掘現有交割庫的交割潛力,通過緊密跟蹤品種持倉量變化,分析研判交割風險,提前采取應對措施。以豆粕為例,2024年豆粕期貨交割量超過100萬噸,創歷史新高。為有效應對交割風險,大商所及時擴大廠庫交割量,將中儲糧鎮江糧油有限公司豆粕期貨標準倉單最大量由18000噸擴大至60000噸,中儲糧油脂工業東莞有限公司豆粕期貨標準倉單最大量由18000噸擴大至30000噸。
中儲糧鎮江糧油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商所擴大標準倉單最大量,一方面,可以增加可用于交割的倉單數量,助力豆粕期現價格回歸,保證交割安全,更好發揮期貨市場功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業銷售的靈活性,為便利企業開展期現業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多措并舉,提升交割庫專業能力
一直以來,大商所高度重視交割庫管理和指導工作,通過業務培訓、模擬交割、交割會議等多種方式,以“培訓+實踐”雙輪驅動提高交割庫服務能力,與交割庫一起,共同維護交割業務的平穩順暢開展。
生豬是我國期貨市場上市的第一個活體交割品種,國內缺乏相關交割經驗。生豬期貨上市前后,為引導各類主體全面準確了解生豬期貨交割規則、科學理性參與,確保生豬平穩交割,大商所在全國各生豬主產區累計組織開展各類培訓活動上百場,通過制作交割手冊和交割長圖、拍攝交割教學視頻等形式立體化做好交割業務宣介,聯合交割倉庫和質檢機構在河南、江蘇等地累計開展30次模擬交割,全方位檢驗現場交收流程。在大商所的周密部署下,生豬期貨交割順暢進行,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商所生豬品種首批集團交割庫之一,目前有常熟、渠縣、江安、瀘州四個分庫,標準倉單最大量4800噸。2024年,該集團共交割4320噸,占全市場總交割量的38.7%。“大商所一直秉承做好產業服務的理念,對我集團在生豬期貨交割庫設立、管理和交割業務開展過程中的相關問題給予了悉心指導。”該集團戰略投資與市場部負責人葉波表示,正是因為有了大商所全方位的支持,德康集團的期貨業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入門到精深的躍升。
大商所對交割庫的規范管理和悉心指導也讓連云港石化有限公司受益匪淺。該公司2024年成為大商所苯乙烯期貨交割庫,2024年5月順利完成首次苯乙烯交割業務,全年累計注冊倉單量達81650噸。“大商所就倉單注冊、貨物檢驗等交割流程各環節對我們進行了全方位的培訓,特別是在交割系統操作、風險控制等方面給予了重點輔導,確保業務人員全面掌握交割業務要點。未來我們將繼續在大商所的指導下,不斷提升交割業務水平,為市場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該企業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提質增效
伴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與金融行業的融合不斷加深。大商所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持續深化“數字大商所”建設,探索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業務加速融合。在此過程中,科技監管創新的觸角也伸向了傳統“實物交割”領域。2023年,大商所對移動交割App進行了大幅優化,交割在線辦理效率提升50%以上,業務覆蓋更全面、靈活度更高,為交割業務插上了“智慧翅膀”。
2023年10月底,大商所數字倉單系統投入使用,大幅優化了倉單管理、交割申請、倉單轉讓等系統功能和業務流程。截至2024年年底,已有149家會員、455家交割倉庫使用該系統順利完成各項業務辦理,交易所和倉庫可以實時監控交割貨物的流轉、儲運,使整個交割流程更規范、透明和安全,業務流轉效率顯著提升。
在市場人士看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賦能,有利于進一步規范交割庫管理運作,降低交割品日常管理以及質量檢測中的經濟、人工和時間成本,大幅提升交割業務質效,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