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延安訊(記者 趙曉媛 通訊員 師偉平)近年來,延安市禾草溝煤業公司(以下簡稱:禾草溝煤業公司)依托工業數據采集技術,融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構建產業互聯數字生態,助力各業務板塊技術融合與產業升級,為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能生產“一條龍”
“目前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禾草溝煤業公司智能化生產指揮中心,在這里可以實現全礦井系統聯動、集中監控、協同管理。”禾草溝煤業公司機電副總經理張豹指著眼前長19.2米,高5.74米的屏幕說,“這是礦井綜合自動化和信息管理平臺界面,構建了26項子系統,實現供電、排水、壓風、通風、主運輸系統等11個固定場所無人值守,井上、井下固定崗位全部實現遠程監控、無人值守。僅去年一年,50212采煤工作面生產班由7人減至3人。”
2024年3月,禾草溝煤業公司正式投運智能化生產指揮中心,實現所有監控信息在指揮中心實時監測和控制,做到集中調度,提升礦井智能化水平,實現減員增效。
同時,以構建智能化建設“一張網”“一中心”“一平臺”“一系列”為基石,禾草溝煤業公司全面建成了地質保障系統、大型設備能耗分析和健康診斷系統、智能通風管控平臺等,通過以數據為核心的智能管控平臺,打破了各系統之間的技術壁壘,消除了信息“孤島”,實現了礦井多維數據分析、決策管控和多系統間融合聯動功能。
目前,禾草溝煤業公司先后建立了智能化采煤、智能化機電、智能化煤流運輸、智能供電、智能化排水等多專業智能化系統,實現了“人、機、環、管”數據智能化精準采集、網絡化傳輸、規范化集成。
風險辨識“一目了然”
“用上這套UWB精確定位系統后,就像坐進交警指揮中心那樣,可實現礦井目標精確定位跟蹤、報警求助、預警救援、考勤統計、區域禁入、歷史數據記錄查詢、統計分析、人員唯一性檢測等各項功能。”禾草溝煤業公司安全副總工程師李榮指著身后的大屏說。通過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有效管理,實時掌握井下人員的動態分布和作業情況,在遏制超員生產、防止礦工誤入危險區域以及考勤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
同時,AI視頻反“三違”識別系統建成投運,在各關鍵點位安裝視頻監控攝像頭103處,應用于井下綜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皮帶運輸系統、變電所、水泵房、地面設備間及固定場所等多個場景,通過實時監控、智能分析、錄像回放和報警聯動等功能,對運輸皮帶異常、煤流量、人員不安全行為進行檢測,運用AI算法,警示所有員工按章作業,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為礦山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如今,職工“三違”行為呈現明顯的周期性下降態勢。
為了進一步提升風險管控水平,禾草溝煤業公司完成雙重預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通過風險辨識評估模式,根據數據從而形成礦井風險清單,著重以“紅、橙、綠、藍”四色的標識,分別體現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的四個等級,通過風險數據占比清晰地統計出風險的分布情況,也會根據數據統計出可能存在的隱患、員工不安全行為,“一目了然”便于管理人員排查管控。
智能銷售“一日百里”
2023年4月14日起,禾草溝煤業公司煤炭銷售工作發生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一套全新的運銷管理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讓人們目睹了一個全新的工作面貌。這里,不再有擁堵不堪的車流長隊,也無需人工疏導的地面管理人員。在智能化的賦能下,煤塵飛揚、車輛穿梭于地銷場地的繁忙場景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高效有序的工作流程。
自動識別技術迅速捕捉車牌信息并自動排號放行,自動過磅準確率達到了100%,這一過程從“人工操作”到“無人值守”,禾草溝煤業公司磅房的數字化、自動化“變身”,離不開該公司智能煤炭運銷管理系統“加持”。
智能煤炭運銷管理系統涵蓋商品煤銷、運、結、監、管全過程信息,實現了煤炭發運計劃網絡審批控制、煤炭發運出礦稱重數據實時監控、報表數據實時分析以及合同管理全程電子化,對煤炭資源調度、風險防范具有重大意義。該系統投運后,車輛自入礦至出礦僅需3~5分鐘,裝車效率提高50%,日最高汽車發運量接近2萬噸。
“現在只要遵循車輛排隊、叫號、引導、停車、稱皮、裝煤、檢斤、出票、出礦這八個智能環節,便能輕松完成整個拉運流程。有了這套智能化銷售系統,我們的拉運效率大幅提升,現在可以‘一日百里’嘍!”運煤司機小高欣喜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