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我國遼闊的東北黑土地上,正值大豆、玉米備播的關鍵時期。此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明確提出要“多措并舉鞏固大豆擴種成果”“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推動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投保面積”。這為我國大豆產業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切實可行的路徑,是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承諾,讓廣大豆農的心窩子更溫暖了,同時提振了涉豆產業企業轉型升級與全產業鏈經營的信心。
豆香飄四海,面積穩中有增
“雖然這來自信陽的豆腐5元/斤,比超市里售賣的其他豆腐貴2元/斤,但就數它賣得快。”河南省鄭州市一家生活超市的店長李慧表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大家購買米面油時更加注重口感、綠色、品質與營養了。
李慧說,前些年,河南省大豆種植面積下滑嚴重,導致國產大豆價格較高,市場上出售的很多豆制品基本沒有豆香味。如今,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自從河南省多地農民開始進行大豆、玉米套種以來,高品質、高蛋白含量的國產大豆供應充足,豆制品生產廠家及豆腐磨坊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明顯提高了,很多像信陽豆腐這樣的豆制品十分受市場歡迎,銷路很好。
河南省永城市大豆貿易商劉健表示,近年來,我國鼓勵大豆擴種的政策與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鞏固成果至關重要。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多措并舉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是要通過強化政策支持更好地保護和調動豆農的種植積極性,再加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的繼續實施和完善會直接降低種植成本,豆農在種植大豆時更無后顧之憂。因此,今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仍將穩中有增,這是我國大豆產業長期良好發展的根基。
中國大豆協會執行會長、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會長唐啟軍表示,當前東北地區的優質大豆種植面積持續穩中有增。近年來,由于政策支持、各項惠農措施及補貼落實到位,不但大豆種植面積擴張快,大豆單產出現較大幅度提升,而且優質高蛋白、高油大豆推廣十分順利,同時大豆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善,大豆深加工、高附值產品的開發可謂是“日新月異”。據了解,在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等推動下,我國大豆面積、產量、自給率均呈現增加態勢,當前我國大豆年產量已在2000萬噸以上。
風險降低,產業升級更有底氣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盈峰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柴印峰表示,在農業生產領域存在著諸多風險,如自然災害、價格下跌、農資投入增加等。令人高興的是,中央一號文件要求“保險擴面”——“推動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投保面積”,這個舉措意義非凡。
“以往農民種植大豆遭遇各類風險后只能‘聽天由命’,一旦遭遇損失,可能一年的辛苦都要付諸東流。”柴印峰說,如今,涉豆的農業保險覆蓋范圍擴大了,由“點”走向“擴面”。而通過風險分擔機制,可以減少豆農因各種不確定因素導致的損失,保障農民的基本收益,可以讓我國大豆產業在前進的道路上更有底氣。
“目前,包括大連商品交易所及眾多的期貨公司在內,大家都在探索更好地助力我國大豆產業發展的新路徑,除了大豆‘保險+期貨’項目的大量落地,大家還在進行‘產量險’‘價格險’的嘗試,引導與幫助大豆產業企業、終端需求企業等降風險。”作為東北黑土地上有名的“豆先生”,唐啟軍對如何降低我國大豆產業發展中的風險有更加深切的體會。數十年來,他一直在大豆產業深耕,對利用大豆、豆粕、豆油等期貨、期權工具來保障豆農、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農場的收益,助力產業企業規避風險穩經營及鄉村振興十分熟悉。
據唐啟軍介紹,當前大多數大豆種植大戶、貿易商、油廠、飼料加工與養殖企業使用起了大豆期貨工具,有利于大豆全產業鏈經營風險的降低,可以讓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避免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讓產業發展更具有韌性和活力。
與部分大豆產業企業負責人交流時還了解到,大家對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的 “農業新質生產力” 概念等十分關注,普遍認為這將為大豆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如大豆育種的加速推進、大豆種植與收割的智能化等。此外,市場預計我國重要的大豆產區還將迎來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好時機,產業企業換代升級也將加快,后期大豆產業上下游將緊密銜接,實現從大豆種植到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發展。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