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團日前公布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花旗集團營收為811億美元,同比增加3%;凈利潤為127億美元,同比增加37%。
整體來看,花旗五大主營業務的營收均有所增長。其中,市場營收在固定收益和股票交易業務的推動下增長36%至46億美元;固定收益交易營收飆升37%至35億美元;股票交易營收增長34%至11億美元。
與此同時,花旗集團還宣布,將回購200億美元股票,以提升股東的回報和提振集團的股價表現。
四季度扭虧為盈
根據花旗集團最新財報披露,2024年四季度扭虧為盈,該季度營收實現195.8億美元,同比增加12%;凈利潤為29億美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8億美元;每股收益1.34美元,好于市場預期的1.22美元。
2024年全年,花旗集團營收為811億美元,同比增加3%;凈利潤為127億美元,同比增加37%。
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范潔恩(Jane Fraser)表示,2024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業績表明集團戰略正如預期般發揮作用,推動業務表現強勁。
“我們的凈利潤增長了近40%,達到127億美元,并且超額完成了全年營收目標,其中服務業、財富管理以及美國個人銀行業務均創下了歷史新高。”她提到,集團在既定的預算范圍內控制了支出,提高了效率比率,同時完成了公司的大規模重組。
雖然,在實施改革全球業務和加強內部控制的計劃期間,花旗控制開支的壓力較大,但仍在尋求改善投資者的回報。根據財報,花旗集團向普通股股東返還了近70億美元的股本。此外,董事會近期還已授權一項回購200億美元普通股的計劃。
不過,花旗集團目前預計2026年的有形普通股回報率(ROTCE)將在10%至11%之間,以便在其業務和轉型方面進行額外投資,而該目標低于華爾街分析師們的普遍預期。
范潔恩聲稱這只是個階段性目標,“我們打算將回報率提高到遠高于這一水平的程度,并為我們的股東發揮花旗集團的全部潛力。”范潔恩表示。
高管人事變動不斷
就在上個月,花旗集團揭曉了一項重要人事變動:來自29個國家的344名員工被晉升為董事總經理。
與上一年相比,2024年的晉升人數有所增加,超過了上一年的304人,更是達到了過去六年來的最高峰。在這些新晉的董事總經理中,不僅有來自全球29個國家的精英,而且女性占比超過了四分之一。
2024年花旗中國方面的架構變動也不小,2024年下半年,花旗中國總裁陸烜因個人原因已辭職。
據了解,在過渡期間,現任花旗集團香港及澳門區行政總裁及銀行業務主管辛葆璉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花旗中國財資與貿易金融部主管楊長浩將分別擔任花旗中國代理總裁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代理行長之職,并同時繼續履行他們原有崗位的職責。
此前,花旗中國總裁林鈺華已到齡休任。在林鈺華執掌花旗中國期間,花旗也深度參與了中國金融對外開放,作為親歷者,林鈺華也親眼見證了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細水之路。
2024年1月31日,花旗集團正式宣布任命陸烜為花旗中國總裁,負責領導花旗中國的業務發展及運營管理,推動客戶業務戰略關系,監督履行遵守合規。同時,陸烜也被任命擔任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及董事。
據了解,陸烜是一名花旗老將且擁有25年的銀行從業經驗。2002年,陸烜在上海加入花旗,先后在企業銀行部及商業銀行部擔任重要職位,此外,他也曾擔任花旗銀行天津分行和花旗銀行上海分行行長。
中國市場為優先市場
花旗集團方面曾表示,花旗來華122年,中國市場一直是花旗全球網絡和業務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市場是花旗客戶的一個優先市場。
回顧來看,1902年,花旗進入中國市場,并于2007年首批成功轉制。目前,花旗服務在華運營的70%的財富500強企業,300多家中國領先企業和眾多新興新經濟企業,在華共有約7500名員工,分布在12個城市。
2021年4月,花旗集團宣布了對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進行重組的消息,在包括中國市場的14個全球市場中,其將計劃尋求退出個人業務。2022年12月,花旗宣布,將逐步關閉其中國內地的個人銀行業務,但不涉及其市場領先的對公業務。
就在2023年10月9日,花旗宣布將其中國內地的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出售給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匯豐方面彼時也宣布,與花旗中國達成協議,將收購其在中國內地的個人財富管理業務,覆蓋花旗中國在全國11個主要城市的個人財富管理客戶的投資理財資產及個人存款,約為36億美元(截至2023年8月)。
2024年6月份,匯豐中國宣告,已完成花旗在中國內地的個人財富管理業務的收購。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