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警惕掮客變“刺客”!不法貸款中介,年末活躍!銀行集體反擊

2024-12-24 14:31:32

“近期有推出個人信用貸,利息很低,先息后本、隨借隨還的,你可以先過來錄資料、鎖定額度。”臨近年末,薛先生的微信突然收到好友申請,該名女子在驗證信息中自稱是其同事,而后又稱自己是附近銀行的工作人員,可以提供便捷、低息的貸款產品。

事實上,該名女子并非銀行工作人員,更不是薛先生的同事,而是助貸公司的營銷人員,俗稱“貸款中介”。

臨近年末,一方面是年底資金結算場景增加,另一方面是銀行年終業績沖刺,不法貸款中介便開始活躍起來。

多位銀行工作人員稱,近期接到過助貸公司的營銷電話。對此,銀行也發起反擊,近一個月內,已有30家銀行發表聲明稱,從未和任何中介機構或者個人合作開展貸款業務,并提醒廣大客戶提高警惕。

隨用隨取、超低利息?有貓膩!

根據薛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該名信貸中介宣稱可以提供年化利率低至2.3%的個人信用貸款,建議薛先生前往線下錄入資料、以鎖定額度,等需要使用資金時就可以隨時提取。在薛先生多次質疑其身份后,該女子才稱自己是“銀行合作方”,這也坐實其中介身份。

“實際上不可能有那么低的利率。”一位熟悉不法助貸公司套路的人士透露,信貸中介往往會打出年化利率低至2%、3%的信貸產品以吸引顧客,顧客現場前往后,則會以顧客信貸資質不足需加以“包裝、運作”等為借口,坐地起價,“收取高達10%以上的中介費很常見。”

上述人士表示,不法中介通過灰色信息產業鏈大量獲取用戶信息,使用密集、高頻的電話營銷尋找意向客戶,并引導至線下申請。“由于信息暴露得多,說給客戶聽的話都有可能是‘量身定制’,比如知道你剛買房了,或者借過網貸,就會告訴你正常銀行渠道不容易給你放款。”

除了“低息”外,不法中介還會打著正規機構、無抵押、無擔保、洗白征信等極具誘惑性的旗號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背后往往暗藏貓膩:收取高額費用、貸款騙局甚至洗錢詐騙等陷阱案例比比皆是。

中介年底“沖業績” ,銀行回應

“最近接到中介的電話是多了一些。”華南某股份制銀行林姓對公客戶經理表示,年末時點,自己私人號碼也經常接到助貸公司的電話,對方多是推銷客戶,有些甚至表示可以支付林經理一定報酬、尋求合作。

“他們(部分助貸公司),推薦的客戶資質太差,逾期風險很高,所以我也會拒絕。”林經理表示,不僅僅是她,其所在支行的多位員工也接到過類似的營銷電話。此前她曾接觸了解過對方提供的客戶,審查后發現“要么是還款能力不行,要么是企業數據不真實”,因此現在多數員工都會直接拒絕,但也不不排除有銀行員工“圖省事、沖業績”違規與助貸公司合作。

為了打擊不法中介,近期已有超30家銀行發出相關聲明。以國有大行為例,12月5日,建行臺州分行公告稱,該行及下轄支行從未與任何貸款中介機構或個人開展企業或個人經營類、消費類貸款業務合作,臺州建行線上、線下企業或個人經營類、消費類貸款均由經辦網點自行營銷辦理。

“當前正值銀行備戰來年‘開門紅’階段,加之有效融資需求不足,信貸投放難度加大。為完成業績指標,部分銀行的分支機構或客戶經理傾向于通過貸款中介獲取客戶,導致貸款中介活動頻繁。”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打擊不法貸款中介仍需多方合力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不法貸款中介亂象屢禁不止,背后有多方原因。

董希淼認為,一是當前有效融資需求不足,信貸投放難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出現“資產荒”,部分銀行的基層機構和客戶經理希望通過貸款中介來獲取客戶。二是金融信息存在明顯的不對稱性,金融消費者對金融機構的產品、服務、收費等不盡了解,寄希望于貸款中介獲取貸款,或者對不法貸款中介的各種騙術缺乏識別能力。三是貸款中介行為比較隱蔽,如果借款人不配合,較難查處,此外監管方面還存在一定空白。

“(不法助貸公司的行為)涉嫌違法騙貸,直接影響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風險管理。”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就借款人而言,尋求不法信貸中介的幫助極有可能影響個人信用,涉嫌違法犯罪,并且導致資金損失。

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國內多地監管部門均開展打擊不法貸款中介的專項行動。12月3日,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北監管局發布《消費者風險提示:防范不法貸款中介》,旨在警示消費者警惕高額收費、貸款騙局甚至洗錢詐騙等套路陷阱。

對于加大不法貸款中介的打擊力度,董希淼表示,金融管理部門要推動完善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加強與公安、法院等部門協同,進一步防范和打擊不法貸款中介,提高不法貸款中介違法違規成本。銀行機構要增強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引導全行樹立正確的業績觀、發展觀,杜絕與非法中介合作;加強規范基層機構、客戶經理日常行為的規范和排查,對基層機構和員工違法違規行為及時進行處罰。同時,對于部分相對規范的貸款中介,要實行總行準入,從源頭上嚴格把關。

【觀察】商業銀行年末忙 警惕掮客變“刺客”

“現在我們不叫‘開門紅’了,新的名字是春日作戰、萬物生長、收獲金秋、歲末獻禮。” ——某銀行員工表示,全年均有業績考核指標和營銷主題,任務量不小。

央行日前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罕見提到存款利率“市場競爭激烈,銀行‘內卷’嚴重”,給商業銀行這一由來已久的現狀作出官方的“認證”。更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也將銀行在月末、季末等業績考核時點,部分員工“高息買存款”“花錢買指標”的現象擺上臺面。

時至年終總結及備戰開門紅的階段,各路資金掮客又在商業銀行中活躍起來,號稱可幫助員工完成考核的各類指標,信貸、存款、對公賬戶……更有甚者,緊跟市場熱點,推出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代開”服務,每個賬戶收費接近百元。

無論是助貸公司、存款中介還是開戶幫手,資金掮客看似能解績效考核的燃眉之急,但長期來看則是飲鴆止渴,極易變成“經營刺客”。

首當其沖的是信貸風險。為促成交易,多數助貸公司會通過包裝、偽造資料等方式幫助不符合資質的客戶通過銀行的信貸審批,進而獲取資金。但無論是在對公側還是零售端,資金被套取后沉淀空轉,甚至流向成謎,大大降低了資金使用率,壞賬風險也急速攀升。今年以來,幫助借款方逃避還款的“職業背債人”甚至已成產業鏈,引發監管關注。

同時,資金掮客也讓銀行“內卷”陷入惡性循環。在規模情結和市場競爭催化下,存款、貸款是壓在銀行員工身上的兩大指標,但掏錢買存款,會讓存款利率“明降實升”;“返點”“返傭”拉貸款,指標完成了,資金收益率卻并未提高,資金也未能助力實體經濟。諸如此類以價換量的粗放式發展,不僅徒增成本、讓員工吃盡苦頭,非真實的市場反應傳導至管理決策層后,“內卷”的現狀更難以改善。

除了商業銀行之外,客戶同樣是資金掮客“背刺”的對象。助貸公司通過不法渠道獲取大量個人信息,客戶的學歷、工作甚至住所等隱私信息均有可能泄露,信貸中介的營銷電話更是讓人不堪其擾。近日,個人養老金全面鋪開,有中介開始向員工提供有償開戶服務,已有客戶反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或預約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銀行的聲譽風險加劇。

目前,針對銀行的“內卷”現狀,央行已表態稱將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改善政策利率傳導,逐步健全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機制等。商業銀行端,也更需要主動整治掮客亂象,摒棄規模情結、拒絕指標的“虛假繁榮”,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