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股市升溫、債市回調,股債“蹺蹺板”效應顯著,疊加季末理財回表到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出現縮減。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2024年9月30日,銀行理財產品規模達29.27萬億元,較8月末下降7826億元。
“買了40多萬元的銀行理財產品,9月底開始到現在已經虧了10000元,封閉期還不能贖回,只能看著干著急。”10月16日,茉莉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己買理財的經歷。
這迅速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銀行理財就是平常慢慢漲,一跌就跌去十多天的收益!”“最近都不敢看收益,看到就要心痛。”“眼看著馬上到期了,結果趕上最近這一波暴跌,直接跌去收益的三分之一,到期后還是直接定存,省心!”
隨著近期股市升溫、債市回調,股債“蹺蹺板”效應顯著,疊加季末理財回表到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出現縮減。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2024年9月30日,銀行理財產品規模達29.27萬億元,較8月末下降7826億元。
同時,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也有所下滑。普益標準統計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末,全市場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2.07%,環比下跌0.16個百分點;近三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2.27%,環比下跌0.2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股市回暖,銀行理財權益類產品在此輪行情調整中表現亮眼。
“固收跌起來居然這么兇”
9月下旬,隨著一系列提振經濟的政策出臺后,股市迎來一波猛漲。資金從債市流向股市,導致債市出現調整,而以固收類資產為主要配置方向的銀行理財也受到波及。
讓茉莉有點詫異的是,主打穩健的固收類理財產品也能跌得這么兇,特別是國慶假期前后,此前好不容易積累的收益在短短數天里跌去了大半。
“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反復多次和理財經理進行溝通,想要的是穩健型產品,對方也表示固收類理財產品屬于低風險級別,基本上不會有虧損。原本想著只要穩健點就好,收益低點也無所謂,沒想到這波跌得這么厲害。”茉莉說。
茉莉告訴經濟觀察報,像她這樣購買了銀行固收類理財產品導致虧損的投資者不在少數,有的甚至本金都出現了虧損。盡管近日理財產品的凈值已經在慢慢修復,但她還是計劃到期后直接贖回轉存定期。
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回撤,讓李強的工作也變得更加忙碌。
李強是某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他告訴經濟觀察報,現在每天的重點任務就是安撫客戶情緒,畢竟今年上半年不少老客戶都購買了銀行理財產品。最近這一波回撤幅度確實有點大,客戶著急上火也情有可原。
在安撫的同時,李強也給客戶分析了此次凈值回撤的原因,以及給出接下來的投資建議。
李強介紹,他的客戶主要是中老年人,盡管他們之前也購買了銀行理財產品,但其實并不真正理解銀行理財產品的底層投資邏輯。比如,銀行理財產品R1等級即現金管理類理財,主要投資于存款、存單和貨幣基金等低風險資產,這類產品基本上沒有虧損的風險,收益相對穩定。這類產品收益在初期可能會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收益會逐漸走低。對于初次接觸理財的投資者來說,R1等級產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于目前客戶購買比較多的R2等級理財產品,李強表示,這類產品主要投資于各類債券。其中,最短持有期理財和封閉式理財是兩種常見的類型。最短持有期理財采用的交易策略與債市表現息息相關,因此其收益波動可能較大,而封閉式理財則采用持有到期拿票息策略,收益相對平滑,因此受債市的影響整體不大。
“節前政策調整和投資情緒高漲使得股票市場行情走好,資金都流向了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就處于承壓狀態,導致部分R2等級產品近段時間收益表現不佳。從中長期看,債市大概率會進行修復,凈值會進行回調,投資者不必過于擔心。”李強表示,在溝通過程中,確實有部分客戶會要求贖回,但隨著近段時間行情漸漸回調,這波也算穩住了。
招銀理財在近期發布的公告中表示,從短期看,本輪債市調整尚未結束,但也不宜過度悲觀。本輪財富效應帶動的居民風險偏好抬升在短期內或有一定持續性,整體市場交易情緒對債市可能形成一定壓力。但剔除市場情緒因素后,當前資金利率、經濟節奏、政策取向等層面大概率不指向債券市場大幅調整。從中期視角看,支撐債市的主線因素并未發生改變,基本面和貨幣政策環境對債市而言仍偏順風,建議投資者保持良好心態,耐心等待凈值修復。
權益類理財產品變香了嗎?
對于投資者后續資產配置,李強認為,追求穩健確定性收益的投資者,R1等級和R2等級的理財產品仍是不錯的選擇,畢竟這類產品風險較低,收益相對穩定,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
對于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李強則建議,考慮到短時間債券市場可能仍受情緒影響將繼續調整,因此投資者可適當配置權益類理財產品,以把握股票市場行情。
經濟觀察報注意到,相較于固收類理財產品本輪的大幅回撤,權益類理財產品則表現較好。
李強表示:“此前部分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客戶在其建議下配置了一些權益類理財產品,因此在這輪行情中小賺了一筆。近期,不時有客戶主動聯系,要求再配置一些收益不錯的權益類產品。”
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32只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近1個月(2024年9月9日—10月8日)凈值增長率平均值為24.72%。其中,主動型產品凈值增長率平均值為21.74%,被動指數型產品凈值增長率平均值為29.09%。
其中,華夏理財天工日開理財產品5號(AI算力指數)更是實現單月大漲47.27%,在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中位居榜首。該產品為被動指數類產品,跟蹤標的為華夏理財AI算力指數,選取業務涉及芯片、計算與通信設備等算力基礎設施相關領域的股票。
此外,光大理財陽光紅新能源主題A,凈值增長率為30.88%;貝萊德建信理財貝盈A股新機遇私行專享權益類理財產品1期(最低持有360天),凈值增長率為29.22%;貝萊德建信理財貝盈A股新機遇權益類理財產品2期(最低持有720天),凈值增長率為28.86%;高盛工銀理財·盛鑫君智私銀尊享量化權益類理財產品1期,凈值增長率為28.70%。
目前,已有多家理財子公司將權益類理財作為重點推介產品,同時也有理財子公司開始重啟這類產品的發行。
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10月15日至24日,有3只混合類理財產品即將面市,發行機構包括北銀理財、民生理財、大華銀行(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場上權益類理財產品規模占比仍然較小。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32只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平均管理規模為1.41億元。其中,規模過億元的產品只有9只,占比28%;規模低于1億元的多達23只,占比72%;而規模不及1000萬元的也有12只,占比38%。“近幾年隨著資管新規實施和非標供給收縮,作為與公募基金、保險資管同臺競技的資管形態,銀行理財有必要通過增加股票投資來增厚收益。”國信證券表示,但從實際來看,因2022年后資本市場波動加劇,銀行對權益類資產配置占比顯著下降,尤其考慮剔除優先股等類債資產后。估計當前理財投資二級市場股票規模約3000億元,在理財規模中僅占1%左右。未來“國九條”意在加大上市公司分紅,重視市值管理,提升盈利質量,這使得權益資產特征與銀行理財資產要求匹配度增強。
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