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以來,債市調整導致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加劇,加之近期股市的火爆行情,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搬家”現象更為顯著,在加深了市場對理財產品贖回壓力上升的憂慮的同時,部分銀行暫停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快速贖回和消費支付服務。
銀行暫停部分產品快贖功能
10月8日,平安銀行發布公告,解釋其對旗下部分產品暫停快贖功能,原因是已墊支的金額達到設定的墊支總額(即客戶快速贖回申請總額度超過限額),產品管理人暫停提供靈活寶業務、天天成長C系列及平安理財旗下其他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快速贖回、消費支付服務,預計于2024年10月9日0時恢復正常。
據悉,平安銀行一個月內三次發布關于平安理財現金管理類產品暫停快速贖回業務及消費支付服務的公告。此前分別于9月19日、9月30日發布相關公告。
無獨有偶,興業銀行也于9月30日發布公告稱,因快速贖回申請總額度超過興業銀行設定的快速贖回總額限額,擬于當天起暫停提供天天利業務、天天寶業務及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快速贖回服務,預計最晚2024年10月1日0時恢復正常。
股市行情助推贖回需求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用戶贖回理財產品的需求高漲,主要還是和最近的股市行情有關。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過去一小段時間股市行情火爆,贖回現金類理財及貨幣基金去炒股的意愿高漲,導致現金管理類理財階段性面臨贖回壓力。
有理財經理表示,節后投資者的贖回需求急劇增多,也和國慶假期后時間節點的特殊性有關,很多投資者為享受假期收益在節前購入理財產品,部分投資者會選擇在節后贖回,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贖回需求的上漲。通常來說,單客戶單自然日單只產品最大快贖額度為1萬元,對于有快贖功能的產品,商業銀行的墊支也不是無限的,當客戶贖回金額總體超過了理財公司的墊付金額時,就會出現暫停贖回的情況。
此外,A股市場的強勢表示使得股債“蹺蹺板”效應愈發明顯,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出現波動的同時,部分R1、R2低風險固收類理財出現虧損,也成為了理財產品“搬家”的重要原因。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盡管當前債市波動加劇,但銀行理財產品并未出現明顯贖回情況,預計短期內贖回壓力將保持在可控范圍內。
大額存單轉讓趨勢較為明顯
除了贖回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投入股市外,進行折價轉讓大額存單的投資人大幅增加。查詢多家銀行的APP大額存單轉讓專區發現,偶爾會有年化收益率超過3%的大額存單可以“撿漏”,不過,通常在掛單幾分鐘后再刷新就顯示“該掛單已失效”,十分搶手。
在工商銀行APP上,發現正在轉讓中的大額存單超過百只。以一款正在掛牌的本金為1000萬元的三年期大額存單為例,該款產品原年化利率為2.15%,目前測算年化收益率2.295%,也高于原產品利率,目前產品剩余期限為1024天,這也表明投資者在購買該款大額存單后不到三個月就再度掛單出售。目前,工商銀行3年期大額存款利率為2.15%。
某股份制行的廣州網點銀行客戶經理表示,確實存在投資者轉讓銀行大額存單去買股票的現象,也有很多人會去撿漏,如果掛單的利率比較高的話,很快會被其他人買走,很難搶到。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由于存款利率走低,股市賺錢效應吸引投資者的關注,部分投資者會選擇將手中的存款或理財贖回投入股市,不過,在存款利率下行的大趨勢下,建議投資者謹慎考慮轉讓手中高利率的大額存單,而對于偏好大額存單的儲戶而言,目前是存入大額存單的較好機會。
來源: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