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安康訊(記者 周庭)7月12日上午,安康市舉行2024年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安康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向媒體介紹了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以來,安康市住建局(市工改辦)圍繞市委、市政府《三個年工作方案》明確的改革目標,堅持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作為降低企業市場運行成本、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競爭新優勢的關鍵舉措,高站位謀劃、高標準實施、高質量推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部門共同努力下,安康市政府投資項目、一般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分別壓縮至90個、60個工作日內。截至目前,累計通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辦理項目9452項,審批辦件數10668件。
“市住建局針對規劃、消防、人防、質量、節能、水電氣信等各自為戰驗收的現狀,牽頭制定了《安康市建設工程項目竣工聯合驗收管理辦法》,開展分階段驗收,實現“一口受理”,限時開展聯合驗收。同時,引導工程項目參建各方切實提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市場行為意識、法治意識,積極履行主體責任,提升建設工程品質。我局按照“過程合格結果必然合格”的思路,成立了“建設項目過程監管領導小組”,深入開展建設項目過程聯合監管,提前發現并解決問題,根治竣工驗收階段“問題堆積”癥狀,既提升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水平,又極大減輕了企業多次申報、反復整改的負擔。今年,全市共有86個建設項目獲益。”安康市住建局副局長劉年喜在會上介紹道。
安康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胡高黎在會上就市場監管局在開展“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方面的各項工作做了介紹。近年來,安康市認真貫徹落實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持續做好公平競爭審查工作,上半年對25件新出臺的政策文件進行了公平競爭審查,對4件存在問題的文件進行修改調整,并按照規定向社會公開。全市深入開展重點領域涉企收費專項整治,對安康從事水電氣經營單位進行約談提醒。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通信局站等數字基礎設施轉供電環節違規加價專項治理。聯合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交通運輸局等單位開展涉企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聯合檢查,通過召開座談會、現場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等方式,持續規范涉企收費行為,切實減輕各類經營主體負擔。截至目前,全市共檢查涉企收費單位1051家,立案2件、結案1件,督促退費113.25萬元。
據安康市工信局三級調研員潘久軍介紹,長期以來,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各縣區也建立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相關工作高效推進。工信局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努力推動全市民營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后勁逐步增強。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各類經營主體29.49萬戶,其中各類企業5.89萬戶,同比增長6.96%。一季度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8.3%,位居全省第1。在健全幫扶機制方面,實行千名領導干部全覆蓋包抓“五上”企業、51個部門包抓重點工業企業、50個單位包抓重點科技型企業等包聯制度,“一企一策”精準服務企業發展,凝心聚力為企業排憂解難。積極推廣應用“陜企通”平臺,主動為企業提供政策、融資、培訓、招聘等綜合性服務,上傳政策373條,受理辦結市場主體訴求120個,全市“陜企通”用戶注冊量、政策上傳量和訴求辦結率居全省前列。全市重點聚焦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創新建立“親商助企日”工作制度,搭建政企“面對面”服務平臺,采取定期“訪”、主動“幫”、限時“辦”、嚴格“督”,從工作統籌和體制機制上有效保障民營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及時解決。
安康市工信局全力推動民營企業與秦創原科技成果、創投資金、創新人才等資源實現精準對接,圍繞全市8條重點產業鏈常態化開展秦創原項目路演活動。截至目前,共舉辦大型路演活動19場,有80余項企業技術需求與高校院所啟動合作,促成校企合作27項。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共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0戶、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示范企業33戶、創新型中小企業111戶。積極支持民營企業承接“三項改革”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開展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工作,不斷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能級。目前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23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7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達到28.2%。引導民營企業緊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提早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奧邦重工、南水汽配被授予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普瑞達電梯、通用機械等企業分別引進高端智能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奧邦重工、金思銘藥業、瑋創達分別被省上評定為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順祥炭素入選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名單,實現了全市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