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證監會于5月11日公布《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后,時隔兩個月,證監會再次就《管理規定》的相關工作進展重磅發聲。7月10日,證監會發文表示,截至6月末,觸及異常交易監控標準的行為在過去3個月下降近六成。下一步,證監會將持續加強程序化交易監測,推動高頻交易降頻降速。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今,程序化交易得到全鏈條重點監管,監管效率明顯提升,針對性也更強,能夠進一步減少程序化交易踩“紅線”的情況,維護資本市場公平公正交易秩序。
證監會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總體穩中有降,交易行為出現一些積極變化。截至6月末,全市場高頻交易賬戶1600余個,年內下降超過20%,觸及異常交易監控標準的行為在過去3個月下降近六成。
在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看來,之前高頻交易可能存在過于頻繁的情況,引發價格的不正常波動,從而進一步影響證券價格、估值水平,誤導投資者,增加資本市場的風險。此次,通過嚴監管降低整體量化交易、高頻交易的賬戶數,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交易秩序,對資本市場可能存在的風險采取了控制措施。
事實上,年內監管已針對程序化交易多次發聲,且正在推進《管理規定》逐步落地。不僅如此,中證協也擬通過券商機構對高頻交易進行約束。中證協制定了《程序化交易委托協議(示范文本)》,并于近日向券商征求意見,擬對證券公司和程序化交易投資者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范圍作出約定。其中提及,證券公司按照監管規定有權對程序化交易客戶的交易行為實施有效管理,對高頻交易實施差異化、從嚴管理。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指導證券交易所盡快出臺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細化完善具體安排。具體包括,指導證券交易所評估完善程序化交易報告制度,加強報告信息核查和現場檢查力度;指導證券交易所盡快公布和實施程序化異常交易監控標準,劃定程序化交易監控“紅線”,進一步推動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降頻降速。
同時,加強與香港方面溝通協調,抓緊制定發布北向資金程序化交易報告指引,對北向投資者適用與境內投資者相同的監管標準。明確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根據申報數量、撤單率等指標,研究明確對高頻量化交易額外收取流量費、撤單費等標準,以“增本”促“降速”。
此外,持續強化交易行為監測監管,對利用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量化交易從事違法違規行為的,堅決依法從嚴打擊、嚴肅查處。
王紅英解讀稱,劃定程序化交易監控“紅線”、降低程序化交易頻率,預計會影響市場相關交易的整體規模。當前,在監管對高頻交易實施從嚴管理背景下,交易賬戶已在縮減。而從長期來看,監管“根據申報數量、撤單率等指標,研究明確對高頻量化交易額外收取流量費、撤單費等標準,以‘增本’促‘降速’”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保證資本市場功能的發揮,促進整個資本市場健康、穩健、有序地發展。
(來源:北京商報)